首页>
根据【关键词:郑和】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风华重视龙泉瓷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刘毅
黄琳
许冠群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认同
龙泉青瓷
郑和下西洋
国际贸易
市场化
龙泉窑
强心剂
首当其冲
艺术品市场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瓷器作为国际贸易品,自古有之。到郑和下西洋,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的国际认同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婴儿初啼,到2006年,十几年时间的摸索成就了其全面与国
-
海上丝绸之路和明代外销瓷
-
作者:
朱裕平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青花瓷
东印度公司
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
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
外销瓷
商人
中国瓷器
-
描述:
元明以来,中国瓷器风靡了西方世界,从西亚的阿拉伯世界到欧洲的上流社会,对中国瓷近乎疯狂的追求延续了几个世纪。在漫长的岁月中,行驰在狂风巨浪中的舟船,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将中国的青花瓷、青瓷、五彩瓷艰辛地运往地球的各个角落。
-
“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
-
作者:
杨明生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郑和下西洋
苏麻离青
宣德
-
描述: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青花瓷在烧制上,得到了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为釉料,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出现
-
“本节目纯属演戏,切勿当真”
-
作者:
乔志峰
来源:
新闻实践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招聘
郑和下西洋
观众
公司
电视台
提起诉讼
专家
中国传媒
小米
-
描述:
起诉讼,向小米公司索赔5万余元。(见8月1日《北京晨报》)很显然,郭先生把招聘节目真的当回事了。而现如今,很多类似的电视节目原本就当不得真的。例如,央视《寻宝》节目展示"郑和下西洋用过的青花热水瓶"受到质疑后,电视节
-
青花热水瓶,“奇葩”藏品
-
作者:
邓为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青花瓷器
郑和下西洋
想像力
专家点评
创作者
热水瓶
-
描述:
《寻宝》栏目举办晋江专场。一位藏友展示了一件青花瓷器.称是明永乐青花热水瓶.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这位藏友表示,如果物品是真货,应该值至少一百万元。现场专家点评称。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
-
郑和下西洋对青花瓷发展的贡献研究——以南京出土永宣瓷片为例
-
作者:
欧阳摩壹
杨明生
来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郑和下西洋
苏麻离青
贡献
-
描述:
文章以南京出土青花瓷片为例,说明了青花瓷在永宣时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由此论述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古代青花瓷发展的重要贡献。
-
重温历史,感受变化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主人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太仓
郑和下西洋
记者
感受
历史
江苏省
七下西洋
-
描述:
就有‘天下粮仓,天下良港’之称!”在博物馆大厅,解说员指着大型浮雕自豪地说。在一层展区的玻璃桥上,俯视桥下栩栩如生的城池、小桥及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小记者们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代太仓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面仿佛又重演了一回。
-
走向生活
-
作者:
王天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大兴安岭
郑和下西洋
新鲜空气
生活中
深入生活
创作
施工部队
战士
观察生活
-
描述:
在画画之前,我喜欢出去走走,到生活中去找找感觉,吸收一下新鲜空气,这大概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记得那还是1967年底参军初到黑龙江的日子,我到大兴安岭的施工部队接受锻炼。大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银装素裹、滴水成冰,每当工余,年轻人都在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却喜欢跑到山顶,冒着刺骨的寒风,去尽情领略壮美的北国风光。那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的树挂,那宁静、辽阔的雪原和那些不时穿梭着的滑雪人,以及坐着狗拉雪橇的孩子们,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人心旷神
-
吴玉麟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郑和
夏威夷
访美
油画
-
描述:
吴玉麟油画作品
-
郑和下西洋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
-
作者:
刘淼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郑和下西洋
各国
伊斯兰国家
纹饰
文化交流史
风格
-
描述:
郑和下西洋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