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烟台市博物馆的珍瓷
作者: 邱真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抛光砖废渣   抗压强度   轻质外墙砖   容重  
描述: 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是工匠们心与手的舞蹈。中国瓷器的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缩影。本文撷取烟台市博物馆馆减宋、元、明、清的五件珍瓷,作一简单介绍。 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划花花口渣斗 渣斗,又称“爹斗”、“唾壶”,用于盛放唾吐物。瓷质渣斗最早见于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大为流行。至宋代,在元人笔记中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可见渣斗是古代上流社会宴饮时用于盛放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的器皿,是承具的一种。 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划花花口渣斗,高14.9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7.7厘米。细白胎,通体施影青釉。花口外撇,共八瓣,宽沿,高颈,瓜楞鼓腹,圈足外撇,底足涩圈,有脐釉。颈部饰朵花,颈肩连接处饰双弦纹,腹部暗划双钩花卉纹,以三道弦纹间隔。 宋代许多窑厂都生产渣斗,除景德镇窑外,越窑、耀州窑和南宋官窑中都可见这种器型。影青釉始创于北宋前期,是宋代景德镇窑的主要产品,另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生产影青釉瓷器的窑场。《饮流斋说瓷》中对影青的定义是:“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其特点是胎体细薄,釉色晶莹润澈,精细透亮,器身多以暗花装饰,在灯光下内外皆可映见,故称之为“影青”,又有人将之称为“印青”或“隐青”,前人也称其为“假玉器”,足可见影青釉品莹如玉、轻薄精致的特点。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的发展与历史地位
作者: 陆明华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抛光砖废渣   抗压强度   轻质外墙砖   容重  
描述: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在明代景德镇瓷业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过去,由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的辉煌业绩,民窑的成就基本上被掩盖了。从发展情况看,当地民窑瓷业的发展似乎仅仅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历史过程,没有烧造高峰,质量也无法同官窑瓷相比,因而似乎无须从更深的层次研究其烧造历史、制作工艺和作品的艺术性。所以,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曾撰文赞颂明代景德镇民窑瓷的质朴自然、奔放热烈风格,考证其烧造历史及工艺,但在学术界,列之感兴趣的人似乎并不是很多。实际上,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的辉煌成就,不仅仅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烧造成果,它的影响所及,达到了国内的许多地区,“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及,皆取于景德镇”(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更重要的是,明代景德镇民窑瓷的影响扩大到亚洲、欧洲、非洲等广大地区。从烧造的产品来说,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中有许多十分精彩的器物,不少作品给官窑带来了有价值的借鉴作用。明代景德镇民窑的成就还在于,它推动了景德镇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清代景德镇瓷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夹缝中求生的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 明代景德镇民窑的烧造历史与明代的历史贯穿始终。从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开始的那一天开始,景德镇民用瓷业走进了一个新时代,直到明朝灭亡为止,历时276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