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质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556 条
-
黑白雅韵中国梦平定刻花瓷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定刻花瓷』暨代表性传承人张文亮
-
作者:
白英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拉坯
装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
刻花
陶瓷工艺
保护项目
黑白
山西省
-
描述:
中国陶瓷珍品——平定刻花瓷古风朴面,精美绝伦,梅瓶的丰韵含蓄、天球瓶的有容乃大、玉壶春的冰心可鉴……一件件线条流畅、图案简约、朴实无华、亲切自然的艺术品,充分展示着北方陶瓷的粗犷与浑厚;图案装饰的简洁与韵律;可谓拙朴厚重,温润饱满.这风格独特、赏心悦目的陶瓷精品是经过怎样的打磨和砺炼而浴火新生的呢?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由地让人充满强烈的好奇.
-
藏事宝典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西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餐
日至
食材
生态文化旅游
西藏林芝
工布
物质文化遗产
巅峰时刻
林下资源
产品展销
-
描述:
风马 风马是藏文的意译,汉语译音为“隆达”,汉族俗称为经幡。风马有3种寓义:首先是指人的气数、命运,或者特指五行;其次是指插在屋顶、房头、堤岸、山顶象征命运的五彩旗帜;有时也等同于屋顶的祭神台或山顶的山神石垛。典型的风马幡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纸幡,尺寸10—60厘米不等,图案由木刻版捺印,幡的五种颜色上面描绘的五种动物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
-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拉萨举行
-
作者:
卢颖
来源:
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论坛
中国西藏
西藏自治区
现场表演
传承与发展
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文化
西藏大学
文化保护
-
描述:
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于201 1年8月20日至21日在拉萨举办。旨在通过与会者的研讨交流和在西藏的参观考察加强国内外学者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研究成果,使中外更多的人关心西藏和西藏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文
-
让文化风景线五彩缤纷
-
作者:
周纯杰
来源: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指导工作
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保护
文化风景
草原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北部边疆
文化工作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设施
-
描述:
今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嘱托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守望相助","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
-
融入草原人生活的《五彩之光》
-
作者:
阚言
来源: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视野
舞蹈文化
草原文化
生活
内蒙古
蒙古族
原生态
画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形式
-
描述:
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会《五彩之光》的巨大成功,中国·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落下帷幕。大视野、大创意和大手笔成就了这台晚会。通过《五彩之光》,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用艺术形式集中、有规模地
-
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演:观《五彩之光》有感
-
作者:
苗幼卿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草原文化
呼和浩特
内蒙古
展演
民族舞蹈
蒙古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治区
晚会
-
描述:
<正>七月的呼和浩特鲜花怒放,彩旗高扬,到处披挂着节日的盛装。自治区多项重量级文化活动在此举办,乌兰恰特大剧院更是好戏连台,精品不断。7月16日晚,作为"伊泰情"中国·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闭幕式
-
一曲渔歌山月连:建设有象山特色的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
方琳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县
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文化
文化生态
海洋生态
国家级
海洋资源
文化保护
生态保护区
-
描述:
6000多年前,在现在象山县城的城东,群山掩映,金沙相伴的滨海处,不曾想,一座不起眼的玲珑小山,带我们走入了时空的隧道,熠熠生辉的塔山文明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塔山,这弹丸之地浓缩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遗址中出土的豆、釜、钵、盘、罐、鼎、壶等陶器生活、劳作用品,其精致程度令人叫绝;海洋鱼蚶图腾、蚶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以隆德县为例
-
作者:
薛正昌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与保护
隆德县
-
描述: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
-
隆德人情一张纸
-
作者:
李志廷
宋克强
张国勤
来源:
宁夏画报(时政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火
人情
民间绘画
六盘山
老百姓
篆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治区
书画装裱
隆德县
-
描述:
位于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历史文化厚重,民间文化形式五彩斑斓,培育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全国先进文化县。在自治区公示的首批3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隆德县的高台马社火、张生篆刻、杨氏家族泥塑等8个项目名列其中。今年,隆德县又积极申报中国书法之乡。
-
宁夏非物质文化民间遗存—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
-
作者:
薛正昌
来源:
宁夏史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杨氏家族
宁夏
非物质文化
文化艺术遗产
民间手工艺
雕塑艺术
隆德县
-
描述:
宁夏历史悠久,文化多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里生成的古代文化呈丰富而多元状。文化的延续性,也在这里得到了传承性展现。挖掘、整理和研究仍存活在民间的文化艺术遗产,追溯其历史文化相延续的根脉,折射出的是曾经辉煌的经历和活着的文化遗存。宁夏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及其传承,是较为典型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范例,
<
1
2
3
...
41
42
43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