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桃花源外
作者: 赵春善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服务对象   椅子   凳子   屁股   组合   河水   美术馆   油画   石头  
描述: 凳子·椅子·屁股屁股站立的时间比腿短,生来就是被人坐的椅子和凳子有什么区别呢?椅子生来就是被人坐的,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大家都懂。椅子和凳子的惟一区别是椅子有靠山而凳子没有。不管有没有靠山,椅子和凳子面对的
锁紧思念
作者: 唐枫   来源: 沙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头翁   文化   形象   收录   酒令   表达   器物纹饰   鸟兽   鸟类   名酒  
描述: 如果思念可以听见 那不是动听的音乐 不是天籁般的钟声 可它一定至柔至软 因为不是用嘴在说 而是用心在讲 那是春风和腊梅的缠绵 如果思念可以看见 那不是烟波浩渺 不是五彩的霓虹 可它一定若虚若实 一会儿,升腾而起 一会儿,扑面而来 搭载着列车去远方与他相见 如果思念可以闻见 那不是沁人的花香 不是诱人的美餐 可它一定无孔不入 钻进你的鼻洞 拥抱你的味觉 就像露珠凝结在叶尖 如果思念真的可以看见 可以听见,也可以闻见 那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它们会疯狂地冲进他的眼睛 他的耳朵,他的鼻子 让他欲罢不能 所以,善良的你 将它们锁紧在心里 相片上,只能看到你惆怅的容颜。
生为女子(组诗)
作者: 李炜   来源: 沙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头翁   文化   形象   收录   酒令   表达   器物纹饰   鸟兽   鸟类   名酒  
描述: 的别离都是一样 一个近在咫尺 一个远在天边 江水为证 李郎,你走入我的世界 我放弃烟花,想象永恒 百合花开,暗香残香 身体是纯洁的白 与我风尘的灰,格格不如 你用誓言,骗我泪水 而我只有一颗心 以为拥有
在圆陀角看日出
作者: 清荷铃子   来源: 沙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头翁   文化   形象   收录   酒令   表达   器物纹饰   鸟兽   鸟类   名酒  
描述: 再也不能安静,再也不能 当太阳从爱情的伤口慢慢升起来的时候 我正走向潮湿的灵魂 不可遏止的老虎张着血盆大口 吸着浓重的夜色,及夜色中浓重地叹息 我听到人们突然啊的一声,灵魂像从禁地走出来 被那只老虎驮着奔跑在海浪之上 世界上的爱,都改变了颜色 温暖的丝绸在西方缓缓流动,慢慢地披在我的身上 温暖的爱啊,让我周身颤动 我开始被动地脸红而发烫,像被他刚刚亲吻过 一次,两次,他躺成大海的样子多么宽广 多么辽阔,而此时我心脏像一只金色的苹果 掉落在一个城市斑驳的历史里 时间越来越紧张了 我的身体被老虎的眼睛推向城市潮湿的出口 我那颗想野蛮的心,没来得及抽出刀子 就被它严刑逼供,被逼成为海边特洛伊 成为一尊金色的雕塑
父亲的爱情誓言(散文)
作者: 程艳   来源: 广西电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父亲   记忆   沉默寡言   母亲   父母   婚姻   故事   印象   誓言  
描述: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漫长的童年时代,我甚至没怎么见过他的笑脸,他高兴和不高兴的神色,永远都没有直接的表露,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冷峻表情,多年来雕塑一般地矗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虽然要和善一些,但和别的母亲们相比,也还是少了
北京重点地铁站将进行艺术化装修 树立首都地铁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轨道交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铁站   形象   首都   艺术化   装修   轨道交通   北京市   公共艺术  
描述: 无论是青花瓷的婉约,还是汉白玉的大气,北京的轨道交通站点开始逐渐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艺术韵味。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由北京市规划委组织研究的轨道交通全网公共艺术规划方案已于近日获专家评审通过,“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将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全网的公共艺术结构体系。
用形象思维改善电视新闻的语态
作者: 管振喜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思维   三个方面   电视新闻   语态   新闻故事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电视文艺   理论与实践   传播效果  
描述: 读了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很受启发。感到电视新闻也应从改变语态开始。使其更具社会效益并带来经济效益。于是想到形象思维,试图从此入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答案。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
论国外记录片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建构
作者: 周凤娟   来源: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结构   纪录片  
描述: 从古至今西方对中国的形象总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图景,或传统,或落后,或伟大等等,但置身这些大众媒介文化产品建构的形象中,却无法找到真正的中国。本文中笔者从两部西方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出发,来分析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生命的轮回或共生是否特别美丽动人?:陈小丹访谈
作者: 江梅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花”   90年代   轮回   花朵   共生   “意象”   情绪化  
描述: 江梅(以下简称“江”):从一开始,你的作品好像就与“花”结下不解之缘,但你表现的“花”又不是现实中的花朵。记得1990年代后期,你画了一批油画,画面上的“花”似花非花,只能说是一些花朵的“意象”罢了,它们漂浮着,充满了情绪化的意味。
无法用解释进行解释(节选):陈丽珠的抽象艺术
作者: 方立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画   陈丽   节选   艺术家   抽象艺术   艺术观   思想结构   绘画生涯  
描述: 我们眼睛所及的地方,不过是表象。一幅只有颜色的抽象画,也承载着复杂的思想结构。——题记陈丽珠的绘画生涯也许与其他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区别,她一开始接触绘画便是油画,并且,她对颜色很敏感。她一度出走荷兰去寻找答案,并且试图逃离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不断的“出逃”中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
< 1 2 3 ... 8 9 10 ... 80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