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4 条
-
现代金属艺术:跨学科的试验场
-
作者:
王潮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跨学科
学科门类
互动现象
试验场
现代
金属雕塑
-
描述:
在学科门类交叉与互动现象频繁的今天,设计与艺术早已呈现交融的态势。现代金属艺术正是这种交融的典型代表,它的含义非常广泛,诸如金属雕塑、金属手工艺术
-
牙雕四大产地技艺知多少
-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地
传统艺术
象牙雕刻
保护意识
技艺
国际社会
历史价值
雕刻艺术
-
描述:
象牙及其制品作为商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随着近代野生大象数量骤减,国际社会对大象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许多国家禁止和贩卖象牙或至少对象矛贸易施加极大的限制我国对象牙贸易及其制品的经营销售活动也采取了最严格
-
刘开渠《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雕塑风格解析
-
作者:
傅春禹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日纪念碑
民族精神
文化嫁接
象征性
-
描述:
刘开渠历经六年留法学习之后回国创作的第一件抗战纪念碑雕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蕴含着雕塑家创作中的精妙构思和深刻用意。该作品在雕塑主体和基座浮雕中都充分诠释了当时的阶级、人性和全民族抗敌精神,观者能从中感受其中无处不在的中西方“文化嫁接”的魅力,以及雕塑家恰到好处地将其融合于战时中国社会现状之中的睿智。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伏尔泰的解放
-
作者:
张丽群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形象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毕业
中国美术学院
逻辑关系
海盗
-
描述:
这一届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上,有一组雕塑作品爆红网络,经典的石膏形象如伏尔泰、海盗、阿格里巴等被以一种扭曲滑稽的形象再现,一方面使得习惯了古典审美的观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实验派与好热闹的网民
-
凝铸的温度—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司徒杰
-
作者:
刘礼宾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形象
立体主义
雕塑作品
毕业
中国美术学院
逻辑关系
海盗
-
描述:
司徒杰1920年出生于广东开平。青少年时期受哥哥、著名画家司徒乔的影响,学习雕塑。193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科,师从王临乙先生。1939年赴新加坡,向德籍雕塑家卡尔·杜迪希(Karl Dudige)学习。1941年在缅甸仰光拜曾竹韶先生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科。1948年起,司徒杰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建国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直至20世纪80年末,教学时间长达40年,在这期间,培养了盛杨、张得蒂、包泡、展望、尹刚等中央美术学院历代雕塑家。
-
道内象外:浅论艺术思考与艺术创作
-
作者:
周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四处碰壁
论艺术
象外
石涛
初生时
守拙
艺术创作
至明
水彩艺术
-
描述:
"道内象外"是一个境界。绘画作品所表达的形象,是拙浑的。这种拙浑又是诚、浑含的,而且应该是以"拙诚"破"机巧",即守拙用浑。正像人的成长,初生时如水晶般不掺杂质,玲珑至明;青年时血气方刚,自以为学会
-
雕塑的介入:博物馆、纪念场馆主题雕塑探析
-
作者:
毕振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民族解放
中央美术学院
主展厅
毛泽东时代
艺术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
吴为山
李象
侵华日军
-
描述:
"雕塑的介入"为话题,探析雕塑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多样形态及多学科间交叉的艺术呈现。一、园区雕塑与主题阐释走进国内各类博物馆、纪念场馆,诸多园区雕塑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
-
英国现代雕塑家亨利·摩尔的抽象意识探讨
-
作者:
李鹏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抽象性
现代主义
-
描述: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著名雕塑家,他以独特的雕塑风格享誉艺坛。本文认为亨利·摩尔雕塑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以富有生命力的体量与神秘孔洞相结合的方式,给处于时代生活困境的人们一种健康的启示。同时探讨亨利·摩尔作为现代雕塑家对抽象意识的全面认识以及和他的雕塑形态学所呈现出来的美学关系。
-
通过人体感受世界:李鹤雕塑的“三个系列”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武术动作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社会
学院教师
思想束缚
具体指向
青年教师
字舞
艺术教学
-
描述:
一李鹤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后考入清华美院读研究生,现为清华美院雕塑系青年教师。李鹤将他雕塑的"三个系列"即"东方红—忠系列""生存方式系列""原本—元素系列"拿给我,一眼看去,这些作品的"鲁美"特色显而易见。这些年我所接触的从鲁美雕塑系出来的雕塑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采用
-
印象主义的突破者:德加
-
作者:
王子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大陆
德加
评判标准
印象派
现代主义
印象主义
艺术形式
19世纪
-
描述:
德加在艺术上风格独特,兼收并蓄;在生活中冷眼旁观,淡漠疏离。矛盾交织的艺术和人生成就了德加,也为世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德加一生勤奋作画,他在几乎失明而不能画时,仍摸索着做雕塑,以印象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