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后印象派的色彩表现特征
作者: 石洁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印象派   特点  
描述: 本文论述了印象派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共性与个性。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从情感表现、形式架构及至观念价值等多个层面对油画艺术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为后来色彩纷呈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个孤独的灵魂——高更
作者: 庞跃雷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法国   陶艺家   色彩   艺术家   印象派画家   雕塑家   绘画   作品   高更  
描述: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73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我很喜欢高更了,是一种莫名的喜欢。当时还算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当时对绘画的理解比较肤浅,以为是写实就厉害。
莲年有鱼——对姚永康陶艺作品《世纪娃》的解读
作者: 李恬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形象   剪纸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古代   手法   民间艺术   艺术创作   童子戏   世纪  
描述: 《世纪娃》系列作品是姚永康近年来艺术创作的主题。姚永康深得中国传统艺术之道,并在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巧妙地把“童子戏鱼”的形象进行变化,手法娴熟老辣,出神入化,犹如中国古代画家笔下
浅析中国艺术的象征性
作者: 种怡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色彩   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   谱表示   颜色象征   艺术形式   象征性   古代诗歌   戏曲  
描述: 引言中国艺术是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是厚重的,多方面的,象征性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诗歌抑或是建筑、服饰等等艺术形式,都具有象征性
优化城市文化风貌 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作者: 梁勇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特质   生产力水平   优化   文化景观   物质生活   文化风貌   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形象  
描述: ,优化园林规划、城市雕塑规划、文化园区规划、文化设施景观规划。这些城市建设的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要通过这些承载城市形象视觉载体功能的城市要素,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科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位授权点   环境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图象处理   2007年   重庆大学   工业设计   艺术学院  
描述: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人文艺术学院’,于2007年1月调整为‘艺术学院’)现有研究生、本科生1100余名,拥有与计算机学院共建的“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与数字图象处理”博士专业研究方向以及艺术学(含舞蹈
打开纳米艺术之窗
作者: 乔丽英   来源: 大学科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纳米材料   艺术界   科学界   科技手段   纳米科技   非主流   显微镜  
描述: 了科学界与艺术界的共同关注…。纳米材料在显微镜下展现出来的线条、色彩、图案、明暗、反差、浓淡、深浅各不相同,可谓是气象万千、五彩斑斓,它们让艺术家的想象力澎湃、抓狂;而纳米级的图㈣、雕塑、纳米题材的视频短片等也风起云涌。媒体上关于纳米艺术的话题也不断增多
浮梁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检测对象   首问负责制   优生优育   高危人群   计划生育管理   江西省   服务机制   服务措施   跟踪服务   细化  
描述: 浮梁
景观画
作者: 罗伯特·W·布朗   许嘉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城市景观   博物馆   景观地图   世界地图   地图制作   美索不达米亚   景观图   象征性   城市风  
描述: 景观画描述性术语,对一块给定的区域进行地图描绘或者用其他的形式表达其特征。这一术语与那些同时表现自然和人工地形特征的大型地图相关,然而一些地理学家仅把它用于突出的特征上。在艺术史的术语中,它也和某些描绘性的风景类型和城市景观紧密关联,通过油画、素描和版画表现。
丁乙的密码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码   记者   观众   后现代   抽象艺术   对应物   作品   大都市   格子布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 12月10日至明年1月27日,在红坊内的民生现代美术馆,《概括的·抽象的——丁乙作品展》在那里与观众见面。这次展览是带有回顾性质的,从1986年至今的61件作品可以帮助观众梳理丁乙各个阶段的“十示”,它们将告诉观众,20余年如一日的水滴石穿,坚如磐石,沉默寡言,已经成为丁乙艺术实践中最宝贵的经验。
< 1 2 3 ... 6 7 8 ... 80 81 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