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钱海源印象
作者: 潘鹤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水彩画   海源   艺术   印象   创作   作品   美术家   雕塑   中国美术  
描述: 钱海源是我的好学生之一,而且是几十年来与我交往最为密切的学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经常从报刊上看到他的美术评论文章。可是,最近却出乎我的意料,海源寄来他在近30年来创作的一批雕塑和水彩画作品图录,希望我对他的雕塑和水彩画谈些意见。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今后不但能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继续做些实事,而且,在雕塑
美国现代陶艺的旗帜:彼得·沃克斯与奥蒂斯陶艺革命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材料   陶瓷雕塑   陶艺家   革命   现代陶艺   艺术家   现代艺术   陶瓷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作品  
描述: "在彼得·沃克斯的影响下,每一位艺术家都保持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但沃克斯是一位开拓者,我认为他在美国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威廉·德库宁、杰克逊·波洛克同样伟大。"——苏珊·彼得森回顾历史,在20世纪的美国,陶瓷艺术取得了两点主要成就。一是植根于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赞赏工艺的精美,创
反叛与伤痛的象征:基弗艺术中的符号“连衣裙”探源
作者: 傅丽莉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象征符号   艺术   作品标题   象征意义   希腊神话   连衣裙   图像符号   女性形象   吉尔伽美什  
描述: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德国当代艺术家,其作品有着纷繁复杂的符号话语系统。这些图像符号常常来自历史、文学和宗教典故,具有深邃的象征意义。"连衣裙"是其中一个颇为独特的符号,它以绘画、摄影图片、雕塑和装置等多种
潘鹤、钱海源、蔡文星师生水彩画展在穗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艺术想象力   水彩画   海源     展览   艺术创作   雕塑家   美术家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家协会、湖南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雕塑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别样风情——潘鹤、钱海源、蔡文星师生水彩画展3月5日至14日在广州艺博院举行。展览总共展出著名艺术家潘鹤及其学生
视觉艺术形象与文学艺术形象的差异
作者: 陈文   苗鹏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视觉艺术形象   抽象   文学艺术形象  
描述: 对比视觉艺术形象与文学艺术形象,举例讨论其差异存在的特点、原因以及其语言表现特性。
生活在别处——“中国性”艺术个案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油画民族化   形式美   意象色彩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吴冠中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中国绘画  
描述: 艺术家对后殖民下文化语境下中国人心态的深深地痛惜和嘲讽。 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早已学会了用戏谑的艺术手法,对当代社会现象表达自身的质疑。我们看到,在这个楼修了会垮、桥修了会塌、连婴儿奶粉都在作假
雕塑——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油画民族化   形式美   意象色彩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吴冠中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中国绘画  
描述: 现象。这样一种新现象的出现,给“雕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也呈现了“雕塑”作为(作为“人”的)雕塑家思维依托的可能性。 注释: [1] “肜”同“雕”,民国时期两字多混用,现日本仍用“肜”。
岗厦14号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油画民族化   形式美   意象色彩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吴冠中   中国画   东方与西方   中国绘画  
描述: l 事情发生得很快,四天不到,石雨春一家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 “岗厦14号在哪儿,如果你能找到,也让我见识见识。”当时他站在离父亲一米远的地方。说话的是个年轻女孩,脸上带着不屑。她站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了一口说,“我还以为自己是岗厦人呢,可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父亲似乎矮了些,讨好的表情还没有褪尽,晾在原处。几页皱巴巴的信纸被甩到台面。其中的一页轻轻地弹起,差点落在地上。那是当年岗厦村的回信。前一封是告知要找的人搬走了,去向不明。后面是个公函,意思是您的来信收悉,无法联系到相关人,最后一行是欢迎海外及港澳同乡回来投资。 石雨春没等父亲,快速转了身,走出拆迁办大厅。光辉房产中介的门牌刺了他的眼睛。石雨春从眯起的眼缝里看到,正有人从座位上站身,向他微笑,准备出来拦住他说话。他加快了脚步,离开了这一大片金色。他不想让人见到。更关键的是不想他们知道眼下的结果。为了争取到赔偿的代理权,三番五次找他,还送了一幅大芬村油画和一份生日蛋糕。又走出几米时,见到新贴出的告示。旁边是几个人说话,还有人拿着计算器算账。红纸上是签约拆迁户的姓名,物业面积和赔偿面积或金额。担心有人跟他打招呼,石雨春低下头,快走了几步,这时,熟悉的音乐和讲解声在身后响起,在您的大力支持下,岗厦将被改造成为中央配套功能区,成为深圳特区又一创举。想到这片城中村很快将变成高楼大厦,与他们一家再无关系,父亲从此没了话题,没了寄托,还有他和弟弟渴望的奇迹,将永远不能出现,石雨春鼻子酸了。他不知围着岗厦街走了多久,才意识到脚已经疼了。 之前他就对父亲所谓的老房子赔偿半信半疑,还说过打击的话,可现在想法不同了。如果不是因为穷,在东北两个儿子都没工作,没出路,父亲不会动这根筋,打这份歪主意。电视里说,深圳要办大运会,岗厦村拆迁,许多居民一夜间成了亿万富翁,连一些海外的华侨也回来认祖归宗。父亲说过他这辈子都在等这一天。搞到当年材料,就能拿到一大笔钱。石雨春觉得父亲的样子鬼鬼祟祟,聪明人一眼便能看出破绽。 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石雨春突然觉得自己必须懂事,真正地承担起长子的责任,不能再按着父亲的思路想事做事了。否则人生就被彻底耽误了。 很快石雨春就听见了不远处的声音。是父亲把放在口袋里用于庆祝的酒,喝了半瓶,没出办事大厅他就已经醉了。是保安把他赶了出来并拖到了大街上。他抚着岗厦的那棵百年老树站起身,踉跄着走到了满是油渍的大排档前,对着吃饭的人高声说,“去过东北吗,天又高又蓝,四季分明,白菜是白菜,猪肉是猪肉,不会像这里热得要死,雪也不下,青菜怎么做都不好吃。”说话的时候,汗在他的脸上淌出两条小沟,沾了些灰土。石雨春见了,吓出一身冷汗。他快速闪进人流,准备早一点逃回家中。 平时石雨春宁愿跑到楼顶发呆也不回家。所谓的家,在文化大厦后面的岗厦村。除了没有离开的本地人,这条街住满了租房客,包括开出租的攸县人,四川帮,关中汉子、各种手艺人,修鞋,补衣服、卖水果的小贩和摩托仔们。还有一些做那种事的女人。她们像是刚醒过来的精灵,闪着发亮的眼睛,活跃在午夜街头。石雨春父子的出租屋便在其中。每月四百,不包水电费、卫生费。在关内,除了清水河一带,这里的房价应该最便宜。石雨春不喜欢回到这里有原因。平时少话的三个男人,挤在同个房里很是尴尬。光了大半个身子,会发现彼此的丑。先是父亲见了弟弟蓝色的纹身和两根被打断的手指,想叹气又不敢叹的样子,心里很烦。过去弟弟长得还算英俊,手指因打架断了之后,像是变了个人,脾气暴躁,就连相貌也发生了变化。弟弟经常死盯着石雨春的大腿和胸部,让他不自在。时间久了,自然会生出事端。好在石雨春什么事都忍着,不发作。平时他就有点怕弟弟,主要是弟弟阴郁的神情。本来石雨春还有个地方可以睡觉,只是这两天,弟弟像是发现了什么,也可能是对房子的事有预感,烦躁不安。石雨春有些怕,只好回来住,就是白天也不太敢去那个地方,毕竟隔壁住的是阿文,他不想给她带去麻烦。 原本是间仓库,用于放些节日时用的灯笼和彩旗。石雨春收拾整理过,放了一张能睡觉的铁床。一墙之隔是间大房子,里面有三张双层铁架床和几台电话。平时关紧了门,看不出具体做什么。第一次被那种声音吵醒的时候,以为在做梦,再后来才听清是女人的声音。那个下午异常安静。窗外伸进一长一短两根树梢。阳光洒在地上和一盆花上,让他有了美的享受,似乎也有了深圳人的感觉。后来听见了隔壁的声音。开始像哭,然后是笑,哭和笑掺在一起似乎有韵律,一声两声,身体迅速有了反应,瞬间变得无比雄壮。在这种声音里,他放纵了自己。 阿文是这间声讯台的领班。 那一天,没有太阳,连云彩似乎也离人很近。这样的时间里,他认识了阿文。他使劲说笑话,想让她笑。尽管阿文不笑的时候也很美。这是他一贯的作法,即使是心里在哭,嘴上也能讲出笑话来。他还能模仿赵本山,范伟,赵丽蓉说话。他拿自己都没办法。“你这是没有安全感。”胡玉则这样评价石雨春。他听了,半天说不出话。长这么大,还没有人这样了解白己。 当然在家里他不会这样。他只会愁眉苦脸,或沉默不语,一句笑话都说不出来。他不愿意见到父亲那双深陷的眼睛,总偷偷看他,似乎有话要讲。被他盯过的脸,如同被马蜂蜇过,发紧甚至是痛。有几次石雨春甚至发了火说,“你不能看电视啊。”他指着正播放减肥器的电视机继续说,“总是看我干什么,我脸上又没长钱。” “我没看啊。”父亲闪开眼睛的同时急着辩解,脸还红了,后来还是没有改变。“全是变态佬!”他在心里骂了一句。对于这个家,石雨春一点办法也没有。 见到阿文当晚,他显得闷闷不乐。反倒胡玉则心情很好,主动给石雨春按摩捶背。即使这样,还是觉得胡玉则的声音有些做作和刺耳。激情后,眉头留下两条皱纹,直到出了门,都还没有消失,包括那些小动作也显得与年龄不符。 心里有了阿文之后,他变得小心谨慎。胡玉则的眼睛无处不在。除了担心阿文受到牵连,他更害怕丢掉眼下这份好工作。 快进家门时,胡玉则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不想接。他猜想这个女人又空虚了,需要慰藉,或者知道了房子的事想安慰他。他不需要安慰,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为了结束这段关系,早在几个月前就减少了与胡玉则见面的次数。结束担惊受怕的生活后,内心里,他对生活做了安排,大大方方追求阿文,然后在阳光下恋爱,享受属于自己的深圳生活,他甚至有预感,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总之他的内心因为阿文有了很大的变化。 先是内心变化。他开始变得现实,包括不再扮酷,多数时间不再去梦想一夜间变成富人。他还能到街上拣些便宜货,比如快收早市的肠粉和前一晚的面包。两块钱买三份,全家的午餐也有了。运气好,还能碰上有肉或有蛋的。 再次是外表的变化,他的装扮已恢复正常,不再像电视里的香港人深圳人,把自已搞得有别于常人。 他觉得与深圳已接上了地气,不再陌生和客气。 石雨春想到深圳发展,除了老房子,还有一个理由,那便是,他不喜欢东北。东北已经没什么可以留恋的。现在谁不向外跑啊。海南云南威海深圳广西,哪好向哪去,哪远去哪,中途也不停下。父亲厂里的烟囱被吊车拉倒、拆掉之后,他的小城像是没了坐标,让他找不准方向。他觉得自己投生错了,应该生在富庶的深圳,而不是已经萧条落寞的东北。在东北,用他的话来说是猪狗不如,活得窝囊,抬不起头。他越是不喜欢东北,便越想成为深圳人。当然,他指的是有户口有房子,落地生根那种,而不是和他一样漂着的打工仔。这样想的时候,连脚上也迈出了深圳人的韵律。见到本地人,竟有种说不出的亲和说不出的喜欢。从心里喊出一句,“你好,我都系深圳人。”对方瞪着他,扭了头,跟同伴骂了他一句,“七兴!” 他听了也不生气,而是友好地笑笑,在心里喜喜地补上一句,“我想同你们好啊。”他用的是深圳普通话。听见自已短促的句子回荡在空中,石雨春内心非常愉快。想事做事,也有了感觉。 为了让自己像个深圳人,有一阵子石雨春想把名改了,弄成石阿什么的,南方味十足。他觉得即使深圳的农村也好过东北。后来打听过,有难度,只好在口头上改了。“你们叫我阿春吧。” 改了之后,说话做事也渐渐找到感觉,就连人家的冷眼和排斥也会觉得好,是讲文明。过去他多么自卑啊。父亲做不了深圳人。自己却可以经过努力变成深圳女婿。这样一来,父亲与深圳还是能够有某种联系。有了这样的计划之后,他不断学习白话、客家话,除了跟本地人沟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稀释自己口音中的土味。为此他把电视上学来的江浙话、四川话湖南话也放进来,只要摆脱卷舌、大楂子味就行。除了粤语、客家语那种韵味让他着迷。他喜欢深圳
500年来的油画全家福
作者: 暂无 来源: 资治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表现   艺术   构图   风景油画  
描述: 500年来的油画全家福
“列仙图”不同“八仙画” 姜太公岂是“买鱼客”:故宫藏康熙五彩群仙纹碗的图像解析
作者: 倪亦斌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顺时针旋转   姜太公   神仙   八仙   图像解析   皮影戏   故宫博物院   纹饰   康熙朝   人物形象  
描述: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清代康熙朝的五彩人物纹碗。碗口微敞,通体晶莹、罩釉光润,沿着洁白的外壁,醒目地装饰着一圈姿态生动、相貌各异的人物形象。因为背景无色,所以若将碗缓缓地从右向左作顺时针旋转,外壁上的人物会像在皮影戏幕布上看到的那样依次登场。
< 1 2 3 ... 65 66 67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