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408 条
-
我画世界文化遗产
-
作者:
刘长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院图书馆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古典绘画
作画
印象派画家
大连市
杨飞云
世界文化遗产
-
描述:
和印象派画家的画集极大地刺激了我的作画欲望,在导师们的认真指导下,我对欧洲绘画发生了兴趣并产生了去欧洲画欧洲的梦想。
-
“中国花园”:重写东方意象——姚永近作所感
-
作者:
张晓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哲理意味
心理活动
中国
姚永近
意象
-
描述:
的超越;其二,经历过在美国游学并深受文化身份之苦恼的姚永,作出了新的文化抉择,这一抉择实际上暗含了当代油画创作的主要趋势,即回归文化母体,重建本土艺术样式。在我的印象中,姚永是一位哲理情结很重的画家
-
影楼经营的“形”与“神”
-
作者:
金楚博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领市场
员工队伍
老板
竞争对手
最大化
经营者
形象包装
品质
差异化
附加值
-
描述:
西方的现实主义油画,一点一抹,尽量要捕捉现实中存在的色彩与光线,力求形似.中国的写意水墨,挥毫泼墨,意在抓住抽象的美,但图神似。一幅价值连城的书画不是因为明暗调色的彰显,而是神韵的极致化表现。画虎画
-
两套样片 两种感觉——从“罗马假日”到“伊莎贝尔”
-
作者:
陈展颖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电影
假日
罗马
感觉
贝尔
印象派
画面
婚纱
样片
-
描述:
“伊莎贝尔”作为一套新的婚纱样板,我花了两天时间拍摄,共拍了男女各八套服装,风格上,在维持原先味道的同时,做了一点新的尝试。构思这组样片时,希望拍成带有一种浪漫主义印象派油画风格的图片。当然
-
墨彩兼施 以意造境——于受万彩墨画评介
-
作者:
贾德江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泼彩
连环画
选择
泼墨
造境
客观物象
评介
创作理念
作品
彩墨画
-
描述:
画家于受万同当代许多人物画大家如程十发、刘旦宅、戴敦邦、刘国辉、华三川等一样,是由连环画起家步人中国画殿堂的。多年的连环画创作,使他受益匪浅,这不仅锻炼了他的造型能力,丰富了他的生活积累,更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所不同的是,于受万没有选择借古开今的传统派道路,而是走向引西润中的融合派之列。
-
我画水墨
-
作者:
杜大恺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水乡
境界
历史
情感
印象派
母亲
中国画
人生
油画
-
描述:
我画水墨始自一九九○年,那年我四十七岁,太晚了。在这之前,我画油画、画水粉水彩、画重彩、画壁画、画连环画、画插图,很杂。积累时间最长的是油画,主要是模仿印象派的样式,先是莫奈,后是雷诺阿、高更、马奈、与凡·高始终有距离,他的『疯狂』学不得,至于塞尚则是
-
姜国芳谈中国油画市场
-
作者:
王泊乔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入市场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现实主义
艺术作品
印象派
西方国家
价格
艺术品市场
中国油画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审美观念的日益变化,油画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着油画收藏投资价值的日益显现,无论是藏市,还是拍市,油画都是势头两旺,逐年升温。2005年中国油画市场更是空前火爆,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新的热点。新年伊始,本刊应广大藏友及读者要求,特开辟了“油画艺术特区”专栏,推荐名家新作和画坛新秀,展现油画艺术魅力,敬请读者、藏家及画家关注。
-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著名油画艺术家——刘文进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新作
油画艺术
创新之路
推荐
著名
意象性
中国当代
作品
市场走向
-
描述:
从写实到意象,从都市少女到历史题材,著名油画艺术家刘文进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创新之路,他的作品溢满清雅脱俗之美,画艺更是渐入佳境。《收藏界》雅观艺术馆将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刘文进的艺术创作、艺术风格、艺术理论、收藏价值及市场走向,并陆续向社会各界予以全面系统的推介。
-
本月人物 夕子
-
作者:
董凡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月
形象
修养
人体美
形态
细腻
作品
绘画创作
油画
现实背景
-
描述:
夕子的油画作品,风格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呈现出一种经典之美,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夕子以她不同凡响的绘画价值观,将女性美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成为
-
清德化窑青花龙涛纹折沿盘
-
作者:
方玉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明末
形象生动
玻璃相
白瓷
德化
独特风格
上海博物馆
世纪初
天启
-
描述:
福建德化白瓷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是多数同时代窑口的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16世纪初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曾大量输出欧洲,受到举世赞誉。明末德化窑已烧出青花瓷,上海博物馆所藏德化白釉铺首瓶带有“明朝天启四年岁次甲子
<
1
2
3
...
5
6
7
...
39
40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