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16 条
-
Delphi中实现图象的特效
-
作者:
韦云智
来源:
中文信息(程序春秋)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象处理
图象特效
Delphi
像素处理
-
描述:
如果你用过firework等图象制作工具的话,一定会对她的图象特效非常感兴趣,我们常见到的图象特效有浮雕,模糊,锐化。所谓浮雕就是将图象的平淡区抹去,而突出边沿部分。给人的感觉像雕刻在石头上的浮雕
-
读《刈禾女之歌》
-
作者:
辛笛
黄维佳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笛
乡恋
色块
深层意蕴
色彩
沉凝
涂抹
题记
女性形象
油画
-
描述:
如果说《航》是深沉凝谧的低吟,那么《刈禾女之歌》就是热烈喧响的欢唱;如果说《航》是一张“黑蝶与白蝶”般肃重色彩的勾勒,那么《刈禾女之歌》则是一帧涂抹着明亮色块的油画。——题记
-
五彩绚烂的华章——印象主义绘画
-
作者:
王玉良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色彩
印象派
印象主义
美术史
绘画
作品
莫奈
酒神
直接描绘
-
描述:
,1874年巴黎的一群群参观的人们将“印象派”的“雅号”赠与展现165件作品的画家们之时,带着不屑与嘲讽;于这些画家而言,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隐痛,甚至给他们中的一些人带来长期的不幸与忧伤。艺术拓荒的道路
-
试论后印象派画家色彩运用的特色
-
作者:
李禧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画家
凡·高
色彩
特色
塞尚
油画色彩
发展历史
高更
后印象派
-
描述:
本文回顾了油画艺术色彩运用的演变过程,以油画色彩从注重客观再现到强调主观表现为线索,论述了后印象派三位代表性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共性与个性.他们从情感表现、形式架构及至观念价值等多个层面对油画艺术作了
-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卢静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楚辞
诗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 ,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 ,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 ,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
探索油画的东方风采——谈李书安的画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客观对象
形式语言
民族气派
油画民族化
西方美学
油画创作
本土化
中国油画
-
描述:
李书安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逐渐懂得画画不能单凭技巧,画画不是单纯地模拟客观对象;懂得油画自西方来,要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扎根、开花、结果,必须要融进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格
-
面对“维纳斯”
-
作者:
李巍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纳斯雕像
一年级学生
构成课
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维纳斯
艺术设计
“思想者”
抽象形态
平面表现
-
描述:
时下,正是达利的几百幅绘画、雕塑、青铜、玻璃制品和家具等艺术设计,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巡回展出的时节。在美院的广场中,罗丹的“思想者”和达利的“带抽屉的维纳斯”交相辉映。罗丹的引力、达利的张力,无不让观者感到震撼和激动。 欣赏着达利的“带抽屉的维纳斯”,就仿佛体验到了达利“带抽屉”的内心世界,装满了他的情感,幻想和困惑,无时不在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是呀,面对生活,面对艺术,面对社会,面对自己,面对亲情,面对友情,面对爱情,我们的内心又有多少个抽屉呢?
-
是准创造了“霍煤速度”—霍煤集团市场创新探源
-
作者:
张福仲
戴然
来源:
煤炭企业管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创新
产品质量
产品形象
煤炭销售
企业文化
霍煤集团
服务
-
描述:
透视霍煤集团改制三年来的市场轨迹,追根溯源,正是霍煤人“打造理念、塑造品牌、借势文化、营销市场”的过程。霍煤人以“霍煤服务、霍煤品牌”换来了销售量年递增20%的市场份额,2001年更是高达23.64%,创造了惊人的霍煤速度,打造了21世纪开启之年霍煤企业一个响亮的品牌! 崇尚市场,用户至上经历小煤窑疯狂冲击和市场经济无情磨炼的霍煤人,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思路、理念这些超越于产品之外的无形的东西,是企业挺进市场做大发
-
中国油画的处境与选择
-
作者:
詹建俊
来源:
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修
虚无
美展
当代艺术
印象
油画
欧洲艺术
-
描述:
以“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为标志,中国油画勇敢地走完了它的百年历程。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中国油画带着它的成就和问题,也带着它对未来的理想与希望,跨入了新世纪的大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影响着全世界许多方面的格局。超地区、超国家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整个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一形势下,可以说,在新世纪的大门首先迎接和面对我们的是全球化的挑战和变动中的文化格局。势力强大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上的广泛扩张,造成西方文化覆盖全球,构成了世界各地文化日益与欧美趋同的主要走向。同时,当前各国的有识之士均感到了,由文化趋同而构成的文化单一化状态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危机。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以多样性的区域性文化来平衡人类的多元的精神需求。区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如同宇宙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应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国际社会也主张文化多样性原则,批判丧失民族文化归属感的“消极全球化”,提倡文化多元的“积极全球化”。因此,维护和发扬...
-
一座永恒的雕塑——里尔克的《豹》赏析
-
作者:
王文华
来源:
小作家选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两次世界大战
雕塑美
内心
豹子
人类
创作
读者
里尔克
象征形象
-
描述:
一座永恒的雕塑——里尔克的《豹》赏析
<
1
2
3
...
5
6
7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