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迎接城市雕塑的春天
作者: 刘淑芬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世界公园   友好城市   模型   第一印象   雕塑家   北京市   作品   黄河故道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描述: 迎接城市雕塑的春天
马的雕塑
作者: 卜宗学   来源: 党的生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障碍   现代风景   诗的意境   雕塑   强壮的体魄  
描述: 马的雕塑
温暖的秋阳
作者: 周川   来源: 草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象   葡萄   村长   苹果   阳光   包谷   肉鸡   馆长   大白菜   油画  
描述: 火热的夏天刚刚过去,羌山便进入了秋目的颜色,寨子上的包谷金灿灿的,好一幅油画。阳光缓缓地照着山野,依然那么温暖可爱。秋风象传递着信息,将熟透的苹果芳香,一一送到人们鼻息,沉入醉乡。
脐血输注对自体骨髓移植后外周血象恢复的影响
作者: 余钢成   吴钟山   方木水   于秀旺   来源: 江西医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脐血输注   自体骨髓移植   外周血象  
描述: 对4例实体瘤和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患者进行脐血输注,观察脐血输注对外周血象的影响。脐血输注组在ABMT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天数明显早于未输注脐血组
妇联大楼前环廊浮雕终于上墙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法院   王熙   世界妇女大会   长安街   新作品   妇联   雕塑家   设计方案   浮雕设计   女性形象  
描述: 两年前,即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的前夕,位于长安街东单段东北侧的“妇联大楼”也落成了。大楼前一个凸向街面的环廊留出两段长达数十米的墙面迎候一幅规划中的浮雕上墙。然而,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进入倒计时,环廊前仍迟迟不见浮雕施工的迹象,这使关心者的悬念一天天加重起来……。
油画的损坏现象分析及预防办法
作者: 任敏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及预防   稀释油   恢复剂   损坏现象   丙烯画   油画色   艺术家   油画布   松节   吸油  
描述: 油画的损坏现象分析及预防办法任敏油画自15世纪凡·爱克兄弟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油画的材料和技法在不断的进步,但油画的种种龟裂、发霉、吸油、变色等现象是一直困扰艺术家、收藏家、材料生产厂家以及博物馆油画修补专家的一大难题。在走进西方各艺...
外国美术史图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印象主义   立体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现代艺术博物馆   未来主义   美术史   绘画   作品   油画  
描述: 外国美术史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意大利未来主义美术未来主义与其他现代艺术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与文学共生的运动,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都是先有绘画运动,才有理论解释;而未来主义则是先有未来主义的文学理论,艺术家再把这种理论运用到绘画与雕塑上。“未...
崔宪基:作为精神外化的自然抽象
作者: 岛子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受环境   语言   高蹈   自然抽象   画家   抽象艺术   《雪国》   外化   丙稀   油画  
描述: 1、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抽象艺术,向来被视为一种高蹈的“亚宗教”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本土抽象艺术的境况时而彷徨无地,时而步履蹒跚,或许不应单纯归咎于接受环境的梗顽和匮乏,抽象艺术与社会文化相分离,是导
谁的形象?谁看见了?:简评杨剑平的作品
作者: 钱喂康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物体   物品   肌体   人的形象   姿势   作品   雕塑   表面性   座垫  
描述: 对于从现代主义的神话出走的人们而言,杨剑平的雕塑无疑使他们的心灵和眼睛同时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感动;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它们都实质性地涉及到了古典雕塑的重要元素。人体、空间、体量、容积、线条、质感、光线以及运动。尽管没有明确的基座,它们还是被安置在一个庄严的座垫上,安祥地展示着人类丰腴的肌体和高度精炼的姿势,既富于完美的宁静感,又暗含着微妙的变化,然而,这种对往昔的缅怀和保持
浓烈如炽 挥洒自如——刘海粟油画作品评析
作者: 张纵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刘海粟   作品评析   韵律   湍流   灌木丛   温泉   黄山   油画   后印象主义  
描述: 本期封面《黄山温泉》,是刘海粟先生作于五十年代中期的作品,绘出黄山温泉前白龙溪的湍流竞泻之貌,溪水奔涌,卵石环列,叩击有声,如鸣佩环,杂树灌木丛生于石罅岩隙间,枝权间错,叶色纷呈,光影掩映。僻野四顾,一片森郁悄寂,唯闻幽谷兰芷般的泉溪汇聚于此。于空寥中听水鸣溅石上,尤如闻磬音不绝于耳,真可谓山林野趣。画家以其特有的豪放笔致描绘出了这一真实又独具魅力的冷泉涩涧之状。凝沉深郁的色调,纵横跳动的笔触,在点、捺、戳、拖的变化里,赭红色的巨岩卵块和白色水幔交织成红白的韵律,吟咏出一首颂扬大自然的咏叹曲。山以水为血脉,山因水而显
< 1 2 3 ... 5 6 7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