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诗词“梅花”意象初探
作者: 陈萍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指导   中学   宋代   “梅花”   古诗词   语文   意象  
描述: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人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可见风雅的梅花在宋代是如何地备受青睐。
让油画的回归油画——从油画的笔法谈起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表现手段   油画笔   后现代   抽象表现主义   中国当代   作品   油画创作   笔法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的特点之一,是能将有厚度的笔触清楚地留在画面上,这样,不同的运笔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笔法。笔法,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
我们拥有的和我们缺少的——从风景画展到“意象油画”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民族传统   中国艺术   油画风景画   艺术家   当代中国油画   人物画   西方现代主义   中国画   意象  
描述: "风景画"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部分,它的进程,它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应该说大体上和人物画相同,都存在着双重的"任务":继续学习和研究西方古典和现代油画的优长,以完善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油画艺术;继续从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
程式与意象
作者: 王镛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丘壑   创作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笔墨程式   写生   意象   中国山水画   水墨山水  
描述: 重视笔墨程式与追求表现意象,似乎是本次展览当代中国水墨山水与油画风景两种不同形式的创作的主要倾向。而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又都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在复兴传统的路上可谓殊途同归。
从近距离到远观
作者: 钟涵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距离   中国传统绘画   新时期   艺术性   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具象与抽象   艺术家   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算起来这还是他平生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在油画界.靳先生这一代人和前一代人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少有个展之举。究其原因.早先大概是由于市场不发育的
在德国就读见闻
作者: 冯梦月   来源: 中华家教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建筑设计   教学楼   抽象图   艺术品   装饰   古典建筑   德国   雕塑   百余年  
描述: 学生自己创作的抽象图画。学校的走廊上陈列着名人雕塑、鸟兽的标本、学生制作的绘画、雕塑、建筑设计艺术品等,窗台上也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每逢
五羊雕像姓“公”还是姓“私”
作者: 叶华新   来源: 中华商标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级人民法院   城市形象   雕像   民事官司     广州市   雕塑   商业企业   “公”   “私”  
描述: 五羊雕像姓“公”还是姓“私”
女性画笔中的北京印象: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2005年度年展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北京印象   画笔   美术家   女性  
描述: 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2005年度年展“印象·北京”8月26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有100位女美术家参展,展出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作品一百八十余件。
高效化方坯连铸机二冷室横梁改造
作者: 周丽华   来源: 昆钢科技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1年   拉坯阻力   二冷室   方坯连铸机   铸坯质量   质量问题   事故   抖动现象   脱方   梁弯曲变形   横梁   高效化改造   漏钢  
描述: ,影响了生产正常进行。经过对二冷室横梁改造,上述状况有较大好转,最为显著的是解决了二冷各段位及铸坯的抖动现象,减少了漏钢事故,提高了铸坯质量。
无款油画的收藏价值
作者: 练德荣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生作品   王式廓   中国嘉德   吴作人   画鉴   唐一禾   秋季拍卖会   印象主义   创作历史   林风眠  
描述: :一、写生作品。颜文先生早年在欧洲游历时,一反上世纪20年代初那种细腻的风格,转而吸取印象主义的经验,着重色彩的变化与笔触的节奏,画出了一批写生精品,然而这批作品多数没有签名。二、习作。王式廓先生为创作历史画《血衣》曾绘制过许多人像习作,他
< 1 2 3 ... 26 27 28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