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陶瓷用语英译中的文化意象重构
作者: 王伦   李雨晨   张悦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文化意象   陶瓷用语  
描述: 陶瓷文化用语中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译者在翻译陶瓷文化用语时,首先要考虑文化意象的传递,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意象替换、意象重构等方法,使源语中的文化意象准确而生动地传达给译入语读者。
《富春山居图》中的留白美学
作者: 林天情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香子   文人画家   象外之象   大痴   溪山   富春山居图   曲如   黄公望   中国画坛   月溪  
描述: 》中描绘了富春江如画之景致,重重叠叠如画卷,曲曲折折如屏风。如此美不胜收的富春江是历代文人画家争相描绘的对象。其中《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以生活的富阳富
浅析崇高的审美价值与形象
作者: 江雨濛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审美   崇高  
描述: 崇高,是作者努力将塑造的形象置身于某种本原的意图。它应当是一种单向的意愿,也是单一的思维。崇高的形象是无限临近某本原而得以体现的。就如君子以其品德得以体现一样。当它无限临近某本原,那么它就完成自身使命。
《似山非山,似瓜非瓜》
作者: 姚放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审美   崇高  
描述: 《似山非山,似瓜非瓜》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余希麟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舆论监督   蜻蜓点水式   人民群众   服务对象   柴米油盐酱醋茶   社会生活   群众利益   公共意识   低俗化  
描述: 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着三个问题:1.报道过于琐碎,多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内容,缺乏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生活的整体关照。乍看挺热闹,过后全忘光。2.报道流于表象,严肃的命题
浅谈艺术美与工艺
作者: 姜敏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感性显现   审美感受   现代陶瓷   美的本质   《美学》   感性形象   陶瓷艺术品   生活必备   陶瓷艺术作品  
描述: 1何为艺术美黑格尔在《美学》中对美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继而说道:"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而这感性形象化的这种显示本身就有一种较高深的意义,同时却又是超越这感性体现使概念本身以其普遍性和为可知觉的,因为正是这概念与
汉代陶俑艺术特征
作者: 吴潼   郭雅坤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   秦帝国   乐舞杂技俑   中国古代美术   民族文化融合   陶瓷发展史   黄老学   人物形象   社会经济  
描述: 汉代陶瓷艺术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史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自彩陶兴盛以来汉代陶瓷艺术独有的质朴浪漫特点反映了两汉承上启下的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汉代的陶俑雕塑艺术,质朴厚重的同时又萦绕着浓浓的浪漫情怀。一、汉代陶资艺术形成的社会背景(一)西汉初年奉行的‘黄老学说"对陶瓷艺术的影响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汉武帝时期统一了南北各地的封地,使得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社会经济空前
论抽象油画的形式美感
作者: 王蔓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   抽象     油画  
描述:具象绘画来说抽象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表达立体的效果,它是对具象绘画的高度提炼,从具象中来,又区别于具象。要说哪个更贴近现实,我觉得应该说是抽象绘画,它强调的是对象的本质特征和艺术之美。抽象画中不像
惟妙惟肖 生动传神——几件福建德化窑雕塑赏析
作者: 孙艺灵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袋和尚   德化窑   审美感受   可塑材料   审美情感   物质材料   德化瓷   创造才能   生动传神   艺术形象  
描述: 、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历代以来,德化瓷雕利用自然材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艺术创造才能,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和反映现实生活的
中国富二代把买衣服的钱投向艺术品
作者: 艾辛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个人形象   中国   衣服   艺术品   财富   资金投入   二代  
描述: 本刊讯 二十几岁的中国年轻富豪群体并没有将巨额财富用于购买大牌服装,而是把资金投入雕塑、绘画和装置艺术中。一些“富二代”正在试图改变这些财富给他们“塑造”的个人形象,期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中国社会里的较高地位。
< 1 2 3 ... 18 19 20 ... 100 101 1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