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消失记
作者: 汪若菡   来源: 中国故事(虚构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年庆典   物理学   核桃树   颜色   衍射现象   高中   光线   祖母绿  
描述: 在高中举行的这个15周年庆典,实在太容易引发人们的回忆和幻觉了——尤其是吃饱喝足,困意不断袭来的的5月下午。在这个钟点,午后阳光温暖地照在人的眼皮上,金色的光线透过睫毛发生了物理学中所谓的衍射现象
心象无常(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天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象   空间   艺术家   画面   世界  
描述: 来自云南的艺术家阿波,近些年潜心创作以宇宙星空为题材的绘画,并把这些系列油画作品命名为“心象无常”。在阿波的画里,是一个个气象广阔、飘渺虚无的星云世界,画面唯美,色彩奇幻,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阿波采用
当代精神和灵魂危机的图形巨制:析刘亚明《世纪大寓言》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航空旅游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画家   寓言   象征性   图形   精神  
描述: 了一个象征性的、超现象的寓言式的图景——无数的各色男女在画家提示的空间中,或恐惧万分、或惊怵莫名、或绝望哀鸣……但这并非画家笔下的全部,在这种悲剧阴沉的主调之中,我们仍可以看到画家精心的伏笔——若干男女在其中表现出的尊
月光·青花瓷(外三章)
作者: 张威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青花瓷   事件   象形文字   坚硬   姿态   天空   高岭土   土地   琴弦  
描述: 从五千年高楼坠下的神秘,月光的白。飘过,历史深邃的天空。一种安静、清逸的姿态,眼角的温存。远古跋涉而来的风雪,一缕烟火拨动心底的琴弦,一个玄幻的事件,从高岭土走向瓷的写意。由浓转淡,从一坏土地的坚硬,墨韵和焰
浅谈《玲珑》杂志中的旗袍形象
作者: 沈雷   童夏青   来源: 山东纺织经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旗袍形象   民国时期   服饰文化   女性  
描述: 《玲珑》杂志作为民国时期中西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起到了"传播者"的作用。本文就《玲珑》杂志所刊载的有关旗袍形象的内容作较浅探讨,概括阐述旗袍形象带给女性的影响。
论清代艺术批评中的“典范重建”思想
作者: 黄桂娥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诗歌   感应   雕塑  
描述: 清代艺术批评中的"典范重建"思想,即是在艺术"典范"式微的历史语境下,一些艺术批评人士期望通过种种挽救性的努力,重新建构起"典范"曾经有过的值得人们永久膜拜和永久遵循的权威特质。如王夫之提出了"礼宜乐和"的艺术理想,重新确立"礼乐"在审美理想人格构建中的典范意义;姜宸英提出"以摹为学",来重振魏晋书法的"典范";王原祁企图重建黄公望绘画"平淡天真"典范风格的权威地位。"重建典范"的艺术批评思想,从更深层次来阐释,其实体现了清人以下几种精神追求:一、圣人权威性的追求;二、秩序持续性的追求;三、信仰规范性的追求;四、远古理想性的追求。
灵性绘画——浅析洪凌水墨山水之新气象
作者: 花永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油画艺术   协会会员   水墨山水画   绘画   灵性   国画作品  
描述: 洪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当代著名油画家。谈到他对油画艺术的追求及所取得的成就,打开各种媒体已尽翔实,这里不再赘述,然说到洪凌近些年来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涉足与实践,可能大多数绘画界的同仁就不甚其详了。近十年来,笔者有幸多次赴皖南拜会洪凌先生,亲历其泼墨挥毫油画巨制的激情,同时也见识了其淡然灵动的中国水墨。如果说洪凌的油画巨作呈献给人们的是苍莽的博大,那么其中国画作品则让人们意会到灵性的高远。
奇艳奔放 独立霜天
作者: 赵娟香   来源: 新商务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形式语言   西安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文学创作   抽象表现主义   视觉冲击   中国文化部   中国美术馆   当代绘画  
描述: ,热爱诗歌与文学创作。其油画和书法属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夸张有力的造型、粗犷奔放的线条奇特多变的结构以及对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单纯、强烈、纯净、艳丽的色彩,对
意象油画的“线”与“色”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墨线条   色彩构成   意象油画  
描述: 意象油画是一种介于具象、表现和抽象之间的绘画形式,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风格或流派,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力求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一般特征。它在保留传统油画语言优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和用色的优点,更加强调中国画的线条韵味,更加注重色彩意境的营造。
“似与不似”对中国意象油画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意象表现   样式   当代油画  
描述: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具象艺术元素和意象抽象符号及情感表达方式,使主客体对象相互渗透的一种新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油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表达"蕴含了中国人特有的灵性、慧心,合情合理的人文特征及他们对人生目标的孜孜追求精神,是中国油画走向世界,建立独特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必然选择。
< 1 2 3 ... 9 10 11 ... 100 101 1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