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918 条
-
让艺术更亲民,让公益更优质:浅谈公共艺术联合公益事业的发展前景
-
作者:
徐历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三个方面
相结合
服务对象
公益活动
艺术作品
公益事业
艺术家
社会组织
公共艺术
-
描述:
,我们发现,公共艺术在民众广泛参与方面存在困扰:1、较高的参与门槛以上海为例,市民的素质普遍不低。然而,曾经系统地学
-
马克·迪·苏维罗的钢铁雕塑
-
作者:
周游
朱琳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美国加州
学习哲学
意大利
加州大学
抽象表现主义
雕塑公园
马克
电梯事故
高位截瘫
-
描述:
。1941年与其家人移民美国加州旧金山。1953年至195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学院学习哲学。后来移居纽约,当时正是抽象表现主义在纽约盛行的时候,苏维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雕塑。在工地打工时,他在一场电梯事故中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多年躺在轮椅上,而且被告知他将再也不能行走了。
-
徐累:“世界的壳”在两极间回旋
-
作者:
张宗希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精致化
传统美学
方法论
当代艺术
想象空间
东方艺术
轻与重
传统文化
世界观
-
描述:
假设没有诗人朱朱的评论,徐累绘画中的中与西、古与今、色与空、内与外、上与下、轻与重、屏风与地图、青花与马匹,也依然能够提供给观者足够的文学想象空间,当然这些空间里不乏诗意、剧情甚至历史。视觉
-
逻辑视觉与世界:评夏福宁的绘画
-
作者:
王春辰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媒介
视觉
对象
逻辑
年代
艺术
中国绘画
油画
世界
-
描述:
读夏福宁的绘画作品颇多感想。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相当的层面上,绘画都成为被讨论和质疑的对象。 关于绘画的认识和讨论就是一部现代美术史。 读夏福宁的绘画作品颇多感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相当的层面
-
零艺术中心返璞归真的期许
-
作者:
王珍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进而推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自成立以来,零艺术中心举办了各种高水准的具有学术旨趣和人文关怀的雕塑展览,推动了雕塑艺术的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在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 零艺术中心,原名为零工场,最初是李象群的雕塑工作室。
-
实践的无限
-
作者:
叶风芬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雕塑”在当代艺术文化中不在是一个简单的雕塑实体的感念 ,是一个更多元的、更综合知识的认知的呈现叙述方式。由刘鼎、卢迎华和苏伟共同策划的“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展开了对于“雕塑”的媒介概念背面的能动性和新的叙述语言的呈现。从之前的“小运动”到“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这一系 列研究工作的观看,是中国年轻策展人当中在思考层面上是很往前跨一步的,针对于这次的深圳雕塑双年展是对于艺术家之前的创作实践所做的工作的回看。
-
冷静背后的挖掘
-
作者:
王珍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2012年11月10日在《雕塑中国》的学术讲座中,赵力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市场数据分析中心”主任从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雕塑的市场趋势。 在此次讲座中,赵力认为雕塑市场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规模却很小。其实从拍卖市场来看,去年也就是2011年,艺术品拍卖大概是975亿元左右,中国书画市场占60%,而属于雕塑的市场加起来可能都不超过几千万,这种比重的差距远远大于国际市场同样数据的比较,雕塑在国际市场上通常的交易额占到13%,去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为2000亿美金,而雕塑的交易额在200亿美金左右。
-
真实的可能性
-
作者:
向京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雕塑的目的不是把观众置于一种混乱不堪的状况中去注视物体三维的、立体的外表,它竭尽全力形成它自己的观念,清晰、有条理的观念,从而带来立体形式之外更多的可能性。雕塑超越了绘画中的平面视觉效果,以丰富的高低起伏、建立起可观可想像的空间感,给人以视觉与触觉、三度空间的艺术形式。 对向京来说,喜欢用雕塑为媒介来表达艺术语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雕塑实际的体量有条件制造真实的空间,它和观者发生了实际性的关系。
-
大朴不雕
-
作者:
史金淞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中国传统艺术重视内在,讲究含蓄,返璞归真,追求一种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的哲学境界。这种追求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雕塑家想要凝固生活中那些朴实感人的瞬间,需要一种“不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凝练、写意、传神,看似朴拙粗率,实则大气饱满。这一切都需要艺术家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虔诚的情感去体会生活,更需要艺术家有一种超越写实的神韵捕捉能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对史金淞来说,在工业时代里,雕塑的朴素更显美德,“当代雕塑从物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材料都比过去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因此发生了许多语言意义上的变化和革命,如果是单从精神的角度来看,和其他许多艺术的相关工种相比较,尤其是在各种新的媒体实验空前繁荣以来,雕塑的工作方式越发显得更加的朴素,更为方便接近我们自己。
-
引文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艺术方式
抗日战争
历史
记忆
装置
痕迹
简洁
雕塑
景观
-
描述:
引文: 雕塑在当代文化的延伸中,原有的概念已经不再奏效,而探讨雕塑在当下的概念设定也并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因为在当下,重要的不是设定,而是带有非自由随机的无限可能的尝试。雕塑是什么?对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做回答,并不等于说我们的艺术知识和思维能力存在欠缺,而是当代文化下,我们的艺术知识、思维能力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经验挑战,可能今天所发生的就能使昨天的轮调所坍塌,而今天所做的概念设定在明天看来,或许已经不再合理。
<
1
2
3
...
9
10
11
...
90
91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