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配方组成对豆青釉的影响
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谢正新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硅铝比   豆青釉   氧化铬  
描述: 本文以长石、釉果、石英、硅灰石、方解石、石灰石、贵溪土和氧化铬为主要原料制备豆青釉。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考察了配方组成,如:氧化铬、Si/Al比对釉面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终配方(wt%):当长石为36.69、釉果为20.91、硅灰石为13.07、石英为23.76、方解石为5.66、石灰石为1.94、贵溪土为5.22、氧化铬为0.08时,获得了较佳的豆青釉面效果。当Si O2/Al2O3摩尔比为11时,容易获得釉面光泽度好的豆青釉。
釉果含量和工艺条件对豆青釉的影响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谢正新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果   还原气氛   釉层厚度   豆青釉  
描述: 釉呈色有重要影响,当釉果含量为20.91%时,釉面呈现豆青颜色。同时,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和釉层厚度有利于形成Fe3+与Fe2+比例适宜的豆青釉,当施釉时间为30s,最高烧成温度为1 300℃,采用还原气氛烧制可获得釉面平整的豆青颜色效果的豆青釉。
歙县博物馆藏粉彩瓷赏介
作者: 王卫东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底径   珐琅彩   烧成温度   粉彩瓷   绣墩   博物馆藏   豆青釉   戏曲人物   陶雅  
描述: 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歙县博物馆藏有部分粉彩瓷,现择其部分予以介绍,以飨读者。清粉彩戏曲人物像(图1),一个高23.5厘米。此人物头戴官帽,身穿长袍,衣服补子为双鹤,脚蹬长靴,浓眉大眼,双手拿衣襟,为戏曲中人
云中一抹蓝:青花瓷
作者: 文刀昌健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牡丹   主流品种   红彩   衍生品种   青花五彩   豆青釉   黄地青花   中国瓷器   孔雀绿釉   一次烧成  
描述: 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2014年9月19日,我国台湾地区发行《古物邮票—青花瓷》一套4枚(图1为贴有4枚邮票的首日封),小型张(图2)、双联小型张(图3)各一枚。这套邮票的设计古朴
青花瓷
作者: 卜凡   来源: 初中生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品种   烧制工艺   红彩   青花五彩   釉下彩   豆青釉   黄地青花   中国瓷器   孔雀绿釉   一次烧成  
描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
陶人徐瑞鸿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作者: 徐丽   来源: 绿色中国A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品种   烧制工艺   红彩   青花五彩   釉下彩   豆青釉   黄地青花   中国瓷器   孔雀绿釉   一次烧成  
描述: “我终于在这里找到家了!”去年11月,徐瑞鸿在三陶轩古名窑的开炉点火仪式上,大声呐喊道。半年前,徐瑞鸿将自己创办的东海堂三陶轩陶瓷艺术公司由江西景德镇迁址至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楼马蹊村陶谷。   站在初春乡野的一派草长莺飞中,徐瑞鸿缓步在全旺镇楼山后村的湿润绿意间,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植物芳香的空气:“大陆有两个地方很像台北,一个是成都,一个是衢州。成都像是我年少时期记忆中的那个台北,热闹熙攘;而衢州更像是那个伴随我一路长大的台北,宁静质朴。这里,正是我一直寻找的心灵归处。”
艺海扬帆 让中华邛窑“窑火不灭”——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邛窑烧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何平扬先生
作者: 苏宝塍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陵博物馆   民族传统艺术   何平   邛窑   物质文化遗产   三彩   釉下彩   豆青釉   艺海   多美  
描述: 在中国的艺术类别中,陶瓷艺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美丽的光芒。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史中,陶瓷艺术却经历了不断的消失和禁绝。“从毁灭中醒来,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窑火不灭,让土与火结合的艺术造福人类,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成为当代瓷器大师们追求的目标。出生于四川邛崃的何平扬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倾注于邛窑的恢复烧制以及传承、创新,为我国瓷器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