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意象   公共象征   张爱玲小说   文化底蕴   原型   私设象征  
描述: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张爱玲小说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血脉的传承关系,是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这个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扩展延伸”。张爱玲以蕴含丰富
鄂东地区精英文本的出现与流传
作者: 占文倩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瓦屑坝   精英文本   移民传说  
描述: 鄂东地区关于瓦屑坝的传说由来已久,文中主要对研究瓦屑坝的重要史料——收录于《靖氏族谱》中的三篇“瓦屑坝考”的出现和流传进行一定的解析。特别是对“瓦屑坝考”的出现所涉及的三个重要人物张希良、靖道谟和史
崆峒山文化
作者: 赵汝清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凉市   上天梯   道教文化   绝顶   唐代   马鬃山   崆峒山   传说   建筑群   北宋  
描述: 崆峒山位于甘肃陇东重镇平凉市西郊12公里处,西距兰州412公里,东距西安309公里,是古丝路鸡头道必经之地,东连关中,西接陇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如北宋郑文宝《萧关议》所言: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
鲁迅对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与运用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与科学   鲁迅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  
描述: 批判弗洛伊德学说的“偏见”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抛弃这个学说,而是实事求是地吸收、借鉴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运用到自己的文艺评论、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并在现实斗争需要时,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鲁迅的创作是科学与文学相互影响进而丰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范例。
塞罕坝
作者: 塞罕塔娜   吐力根生   来源: 生态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现代文学   小说  
描述: 七、坝梁营林区纪事去年五月初的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为了给这次写作积累素材、寻找亮点,我等一行人,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再次登上美丽的高岭台地,走进塞罕坝,前往为塞罕坝百万余亩人工大森林做出突出贡献的坝梁营林区采访,记录其有史以来前进路上那些闪光的点点滴滴。以前登岭上坝,一路看到的均是以绿色为主的五彩缤纷的景色。这次登岭上坝,一路看到的景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氛围   人物   寓意   月亮   意象   小说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
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化意味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形式   清朝   诗学价值   文化意味   小说  
描述: 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化意味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心理和类比象征功能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类比象征   月亮   意象   心理象征  
描述: 月亮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爱情的隐喻 ,也是女性命运的象征 ,更是女性心理的最佳投射载体。月亮意象的心理象征功能 ,使人物心理得到准确揭示。而在另一些小说中 ,“月亮”其实只是作为类比象征存在 ,象征的是爱的破碎、爱的缺失和爱的丧失
晚清小说叙述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律性   演变过程   晚清   发展史   原因   创作   小说   古典  
描述: 晚清小说叙述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
关于邓志谟的道教小说
作者: 小野四平   陈桂声   刘红军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志谟   铁树   许逊   明万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道教   中国通俗小说   净明道   吕洞宾   传说  
描述: ,今不详为何地(疑江西饶州府安仁县)。尝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故所著书多为余氏刊行”。(《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余氏即余泗泉,其在建阳有书肆萃庆堂。邓志谟的三种道教小说,皆是于明万历年间由萃庆堂刊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