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300 条
-
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
-
作者:
江生元
艾正湖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
人伦道德
审美观念
审美意识
意境说
陶瓷绘画
名扬中外
装饰技法
艺术创作
古典审美
-
描述:
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观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审美观念,本文试就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识特征,陶瓷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浅析自己的理解。一、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名扬中外的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代代相传。因此陶
-
浅谈粉彩人物绘画创作
-
作者:
冯唐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作姿态
神话传说
人物绘画
色彩
绘画艺术
创作过程
原始绘画
线条
粉彩
绘画创作
-
描述:
自从有了绘画艺术,人物绘画就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从早期原始绘画的简单线条勾描,到色彩的运用,形象的描绘,感情的表露逐步发展成熟。由于人物绘画动作姿态千差万别、神情喜怒哀乐的表现
-
景六行艺生瓷的由来
-
作者:
刘敏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艺术
六行
和谐
养生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史悠久,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代生活追求和谐与健康。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之一,五行与和谐艺术就是我们倡导的六行艺术,我们创作的六行艺术养生瓷将给人们带来康宁、长寿!
-
从五行说看中国彩瓷的色彩心理
-
作者:
张晓敏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传统色彩心理
五行说
民族色彩
-
描述:
本文从中国传统的五行色思想出发,结合中国早期的哲学思想和民族心理,以彩瓷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层层展开,讲述了不同彩瓷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色彩心理。
-
歪嘴堂官窑
-
作者:
哈南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小说
老板
官窑
景德镇
桃花
客人
古董
东西
定做
生意
-
描述:
第一章到古董街去的人很少会蠢到去问路的。路都看不清的还看什么古玩。小心点别让人家看出你腰包里有多少张票子。瞧那些把你瞪紧了的眼睛。北方人嘴里不说,心里想道是个瞎了眼的吧。广
-
浅析“反设计”的设计方法
-
作者:
余建荣
赵林斌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常性设计
提醒性设计
说教性设计
强迫性设计
人性化设计
障碍性设计
反设计
-
描述:
的强迫性设计有很强的约束力,使人们很容易发现操作中的差错。"反设计"中的提醒性设计是提醒用户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意外的发生。"反设计"中的说教性设计是出于负责任的态度劝说消费者不要接受有危害的产品。"反设计"中的寻常性设计是反对那些以装饰雕琢、矫情造作来蒙蔽消费者的设计。
-
茅盾短篇小说女性形象浅论
-
作者:
张小萍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野蔷薇》
茅盾
丈夫
作品
自我主义
环小姐
女性形象
未婚先孕
短篇小说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既是一位著名的善于运用巨笔绘制长篇生活画卷的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精于创作短篇小说的文学巨匠。从1928年到1948年这二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五十多个短篇。这些作品塑造
-
论《西游》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可缺一性
-
作者:
陈国英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游》
沙僧
西游故事
吴承恩
悟空
唐僧师徒
滑稽小说
取经故事
取经队伍
四大奇书
-
描述:
《西游》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传至今只仍有其诱人的魅力。只要一谈起它,人们脑海中就会浮起一个四人取经集团:骑马的唐僧、降魔的悟空、开路的八戒、挑担的沙僧。可以说此四人是支撑《西游》矗立于文苑的网根台柱。
-
泰戈尔《摩诃摩耶》再探
-
作者:
王群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社会
婆罗门
泰戈尔
《我的童年》
作品
寡妇
《摩诃摩耶》
种姓制度
再探
短篇小说
-
描述:
对于泰戈尔,人们对他的诗的热衷往往超过了其它一切。他的诗集《吉檀伽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东方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作家。他和他的诗不胫而走,世界瞩目。他的诗歌《吉檀伽俐》、《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等,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深得人心,而且在世界各国也是颇受欢迎的。他还是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作家,在音乐、美
-
我与女性文学
-
作者:
胡辛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门关
文学作品
景德镇
烽火台
瓷都
故事
小说家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短篇小说
-
描述:
文学是什么?什么是文学?2000年7月的一个正午,敦煌主人热情邀我们去玉门关和阳关看看。他说,几千里地跑来,不看这两关便回,会留下遗憾的。可是,顶着烈日奔驰了一个多小时,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