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小巧玲珑的牙科X线电视
作者: 才书春   来源: 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摄象管   增强器   操作台   牙科   透视图象   记忆装置   外用   电视监视器   口腔科   研制  
描述: 日本研制的牙科X线电视,可伸入口腔内,直径8mm棒状X线管从口腔内射线,在口外用5mm视野的小型影象增强器,电视摄象管摄取透视图象,再由电视监视器、图象记忆装置等显示和贮存图象。
明代景德镇御器厂始设年代考
作者: 熊廖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器物   景德镇   史籍记载   江西省   年代考   明代   历史文献   公元   于洪武   考古  
描述: 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始设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以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为依据,论证了明代景德镇御器厂始设于洪武三十五年。
呆子形象面面观--猪八戒剖析
作者: 吴圣昔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西游记   艺术典型   吴承恩   性格特征   形象塑造   猪八戒   人物形象   高老庄   性格特点  
描述: 一提起猪八戒,一个浮雕般的形象似乎就显现在眼前:蒲扇耳,莲蓬嘴,粗笨的身躯,狼犺的模样,多么神奇而有趣。吴承恩笔下所创造的这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骄傲!猪八戒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可谓雅俗共赏,妇孺皆知。但是,熟悉猪八戒并不等于就完全理解这个艺术典型。迄今为止,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即使学术界也依然众说纷纭。或说是农民性格的典型,或说是个体生产者的典型,或说是一个从前当过阔
欲知冰川付艰辛——记电视系列片《探察冰川奥秘》的摄制者
作者: 吴继尧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种类型   阿尼玛卿   青藏高原   冰川   中央电视台   电视记者   考察队员   科学工作者   电视观众   人员组成  
描述: 了青藏高原两种类型冰川的神话般的奇丽景象,而且热情讴歌了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敢于拚搏的探索精神。但您可知道,为了把大自然神秘地雕塑的千姿百态的冰川,呈献到亿万电视观众眼前,电视记者曾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啊! 事业需要在所不辞青藏高原上的阿尼玛卿和果青古尔班夏哈尔勒格冰川,为中外科
瑞金县逕桥宋青瓷窑址调查记
作者: 曹春荣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底径   调查记   青釉   冰裂   古窑址   青瓷窑   釉层   瑞金   影青瓷  
描述: 一九八二年十月,瑞金县文物普查工作小组,根据谢坊公社社、厂干部提供的线索,在该社迳桥大队五里(又名石角)发现了一处古瓷窑址。该窑址因数年前所开简易公路而暴露出一个三角形窑址废品堆积断面。我们从断面断面中采集了一批标本。并从这些标本中初步了解了该古窑的一些基本情况。
洛阳魏唐造像碑摭说
作者: 宫大中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龙门石窟   造像碑   石刻艺术   石刻造像   题记   古代艺术   菩萨   供养人  
描述: 北魏至唐,洛阳佛教极盛,造像活动频繁,不但开凿了规模巨大的龙门石窟群,而且在为数众多的木结构寺院里,大都有圆雕石佛像、浮雕造像碑、石经幢和石塔等。此外,有些陵墓前面也置放造像碑、经幢和石塔。这些寺院和陵寝饱经沧桑,早已湮没,唯独部分石刻造像和塔幢得以幸存。在新开辟的洛阳古代艺术馆石刻艺术室(关林庙西廊)内,除了展出唐代石刻圆雕佛像以及唐
钧台窑的兴起与昌盛
作者: 赵青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北宋初期   传统工艺   唐代   造型   文献记载   钧瓷窑变   瓷器   影青瓷   天目瓷  
描述: 钧台位于河南省禹县城的北门里,据文献记载:夏启曾在今城南15(华)里的钧台坡宣誓即位,故有:“夏启有钧台之享”的盛誉,并以“父传子家天下”著称。从此,历代朝臣前来观瞻者,络绎不绝,宾客及至,乃车来轿
编后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创作活动   创作成果   毕业论文   戏剧系   国画专业   音乐系   城雕   美术作品   编后记  
描述: 本期共发表文章23篇,其中教学科研文章19篇,毕业论文节选1篇,史料1篇,回忆录1篇,纪要1篇;美术作品35幅,其中国画19幅,油画7幅,雕塑9幅,音乐系毕业演出剧照8幅,话剧实习演出剧照6幅;艺苑
《登泰山记》的美学价值浅说
作者: 李雄安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形象   美学价值   桐城派   《登泰山记》   登山   雄奇美   辞官   日观峰   姚鼐   雅洁  
描述: 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的《登泰山》,是山水游记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歌颂祖国瑰丽河山的杰作。姚鼐于乾隆三十九年辞官,以摆脱官场樊笼羁绊的雅兴,乘风雪东游,趁除日雪霁放晴,登泰山绝顶日观峰,赏雪观日
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论析
作者: 汪泽树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文学作品   间接描写   外部特征   心理活动   内心活动   精神胜利法   心理描写   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  
描述: 要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血肉丰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单有鲜明生动的外部特征的细致描绘,那是远远不够的,而同时必须有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精细雕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披露,比之于外部特征的描绘,更显得重要得多。宋人陈郁说过,“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否则,君子小人,貌同心异,贵贱忠恶,奚自而别,虽形似何益!”①清人刘熙载,更直捷地说:“文,心也。”②文学就是“心”学,就是表现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革命导师列宁,更从现代小说的角度,指出:“小说的整个主题包含于个别的环节中,包含于一定的典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