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在诗外——访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
-
作者:
陈霜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新闻界
稿纸
采访
日本
工艺品
周恩来
抗战
特派记者
报纸
-
描述:
写,千万不要写,我没什么好写的。”说话时语调的轻柔,使我难以想象,她,就是那个在日本宪兵鼻子底下办地下抗日报纸的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同志生性恬淡,温雅,乐观,豁达。她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前几年已经离休
-
真与美的融合——读摄影记者郑石明的摄影作品
-
作者:
周凤桥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摄影作品
真与美
摄影记者
风土人情
融合
史料价值
摄影家
欣赏价值
突发事件
-
描述:
——《中国摄影家郑石明作品集》中。郑石明是无锡日报摄影记者。正值江南暮春,草长莺飞,他的这本摄影作品集沐浴着春光面世了。4个系列,风光、生活、人物、新闻,90幅图片,是他从近20年来发表的3000多幅作品
-
走在世界屋脊上——西藏采访琐忆
-
作者:
谢邦民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雪
青稞酒
汽车
五彩缤纷
新华社
摄影记者
采访
贡嘎机场
酥油茶
西藏高原
-
描述:
;那金装银裹的寺庙,那五彩缤纷的帐篷;那喷香的酥油茶,那清甜的青稞酒;那缠绵的请酒歌,那欢快的踢踏舞……便历历如在眼前,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魂牵梦绕。在世界屋脊度过的那段记者生涯,有欢乐,有酸楚,有成
-
新闻摄影面临挑战
-
作者:
老许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版面设计
新闻摄影
新闻照片
当今中国
走出困境
中国新闻
改革开放
摄影记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报纸
-
描述:
——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工作,三者紧紧相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报纸要办得使人爱看,具有可读性,就要增加新闻照片,并要善于运用它。今年7月2日《参考消息》发表的《报纸怎样走出困境》一文中指出:“报纸必须更好地利
-
感慨万千 议论纵横---访全国记协副主席赵超构
-
作者:
邵建武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超构
鲁迅杂文
议论纵横
新闻工作者
名记者
副主席
说真话
献身精神
-
描述:
会议、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的忙碌之际,一个小时的答记者问,也不是件舒适的事。想到此,我又不由自主地感到欣慰。而更让我欣喜的是,在我回来重读赵超构的杂文著作《世象杂谈》和《未晚谈》时,又发现:他的回答
-
给新闻装上“豹尾”
-
作者:
李德森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过秦论》
《岳阳楼记》
古代散文
初唐四杰
宾王
试举
提问式
千古传诵
徐敬业
秦王朝
-
描述: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的作品,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形象化的说法叫“凤头豹尾”。凤头,言其玲珑多姿,华丽多彩,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豹尾,比喻刚健有力,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新闻要写好导语,把最新、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这已是众所熟知的规律,但对于写好新闻的结尾,却往往被记者、编辑所忽视,软弱
-
在现实和典型的基石上——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
-
作者:
邵建武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沙叶新
风不正
中国文学
雕塑作品
一九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外国记者
华社
人物通讯
-
描述:
如果一篇人物通讯要象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那样,凹者入木三分,凸者梭角分明,就应该获得一座雕像所具备的坚实基石:现实性与典型性。瓶华社九月十七日播发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见《人民日报》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第四版)就是以其深刻的现实性与充分的典型性而引人瞩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通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