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四季走失
作者: 贺湘君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密   桃花   方向   静坐   记忆   褶皱带   杜鹃花   河姆渡   城市   流水  
描述: 一城市的上空有灰色的鸟群飞过,悠远的鸽哨划破寂静的晨光。薄雾,夹着熟悉的清寒。路上有着太多冗沓的情结,淡淡地擦肩而过。尘俗生活,如陶瓷上掉落的瓯灰,有散不去的苍凉低落,也有一层黯淡里萌发幽光的青花底蕴,给人冥静的幻想。
心无杂念的回归(十章):题旅美艺术大师李洪涛先生的同名油画
作者: 姚园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可能   欲望   艺术大师   玫瑰   题记   大海   执著   回归   纯净   世界  
描述: 我相信,最美的前程是心无杂念的回归。——题记控制的欲望总有一些暗流会绕过神明的微风,总有一些冷到极致的冰成为一时的光亮,总有一些萌动是岁月或暖或凉的霓虹,总有一些梦会沉入大海,总有一些事过去了还是微微的
一朵飘在傣乡上空的云
作者: 王猛仁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   风景   民族风情   帷幔   记忆   田园诗   定格   泼水节   服饰  
描述: 雨林风黎明,把梦的帷幔悄悄拉拢,你的风景,便朦胧成遥远的雨林景致。雾幔轻袅描绘出的田园诗画,缤纷出我五彩的思恋。继而,又浓缩成飘零的惆怅。
老上海,那些挥抹不去的声音
作者: 赖鑫琳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里洋场   老建筑   弄堂   历史   记忆   无限度   声音   心灵   穿透   上海人  
描述: "租界"这个带有一点屈辱色彩的符号,至今烙印在"十里洋场"的每一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上,那些古旧的窗子,厚实的砖块、精美的浮雕,见证过老上海的沧桑苦难,也见证了老上海的绝代风华。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赋予了这座城市太多的传奇,这些传奇的背后又隐匿着多少历史的凝重呢?
没有最雷,只有更雷:中国当代山寨建筑不完全记录
作者: 黄忠免   来源: 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悉尼歌剧院   事件   美国国会大厦   记录   水立方   天安门广场   中国当代   作品   革命老区   建筑领域  
描述: 最雷,只有更雷!山寨建筑似乎在宣告一个时代的荒谬,以及它深处的急速膨胀的欲望和苍白的文化智慧某种无法调和的矛盾。专题的开始,我们根据网友们的爆料和评选,作一次中国当代山寨建筑的记录。我们想让大家
父亲的爱情誓言(散文)
作者: 程艳   来源: 广西电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父亲   记忆   沉默寡言   母亲   父母   婚姻   故事   印象   誓言  
描述: 在我印象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漫长的童年时代,我甚至没怎么见过他的笑脸,他高兴和不高兴的神色,永远都没有直接的表露,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冷峻表情,多年来雕塑一般地矗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虽然要和善一些,但和别的母亲们相比,也还是少了
浅谈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
作者: 徐伟丹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者   发现   新闻敏感性   艺术创造   写作   采访   雕塑家   偶然性   价值   新闻工作者  
描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说的是艺术创造的问题,但也特别适用于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
再现360行那遥远的记忆
作者: 陈迹   来源: 新闻前哨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脉   泥塑   记忆   工作室   工作人员   再现   雕塑家   玻璃钢   职业学校   武汉  
描述: 古老的城墙、别致的名居、歌特式的教堂、神庙式的圣诞堂、充满古韵遗风的武昌昙华林艺术村里,珍藏着大武汉的城市文脉。著名雕塑家、武汉商贸职业学校美术学院院长李三汉的"三汉雕塑工作室",就坐落于此。
碎化的印记:杨方伟的油画创作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现实主义   艺术家   视觉空间   视觉感受   印记   宏大叙事   油画创作  
描述: 、生活,甚至记忆中的场景组织起来,融入到不同的视觉空间,让画面形成多叙事的结构。因此,杨方伟的大部分作品会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艺术家在对不同场景进行组合时,有意使其处于一种矛盾
都市的表情
作者: 陈国辉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面效果   生活常态   客观记录   作品题材   理性特征   都市女性   表情   日常生活  
描述: 的生活中的某种真实的客观记录,他更多的是关注一种具象的再现形式,把想法或思想附加到再现的形式上。这就是其作品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使李诗文的作品显露出某种唯美的氛围。
< 1 2 3 4 5 ... 29 30 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