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甘泉:胡总书记 我们喝到子弟兵打出的甜水了(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朔方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锦涛   彭阳县   陡坡   给水部队   宁夏彭阳   甜水   总书记   村委会   人畜饮水   油画  
描述: 2007年4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彭阳县陡坡村村委会,建村小学、拉电、解决人畜饮水……总书记对着贴在墙上的内容,询问这些事情给大家办妥了没有。
拍为上策
作者: 安宁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女子   记忆   女上司   天生   精神  
描述: 天生嘴笨,所以遇到那些八面玲珑的女子,常会从心底里佩服,想,爹妈为何不给自己生一张能吐莲花的口,如是,我也不必在女上司面前,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记忆最深的,是在一次聚会上碰到的女子。此女见到每一个比自己位高的人,都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肺动脉肉瘤1例
作者: 孙丹丹   任卫东   陈昕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  
描述: /s。超声心动图诊断: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图1)。术中诊断:肺动脉占位性病变(图2)。术后病理诊断:肺动脉内膜肉瘤(图3)。讨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仅占0·001
西画东渐与中国油画的滥觞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套装   平台   主体建构   记忆   书写   基辅罗斯   回应   当代文学批评   长城   小说  
描述: 西画东渐与中国油画的滥觞
苏州城市雕塑的古韵今风
作者: 孙迎庆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特色   苏州古城区   记忆   融合   古韵   苏州人   城市雕塑   城市精神   城市建设   设计者  
描述: 苏州的城市雕塑,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特色,体现出这座城市崇文、融合、致远、创新的城市精神。苏州古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往日的情韵渐渐失落,历史的记忆链发生了断裂。留存古城区的记忆,留存这座城市的
青花盘上的故事
作者: 王德安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出版发行   人物   江苏省   《浣纱记》   古陶瓷   故事   工具书  
描述: 《浣纱》青花瓷纹饰研究的工具书《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分册新近出版发行。这是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征集百多位瓷友收藏的标本,经鉴定、整理而成的大型图录。作为封面图的这件残盘是我的藏品,应该是清代初年
真实表达
作者: 李开周   来源: 意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胎记   日耳曼人   罗马人   希腊   表达方式   麻子   雕像   先进文化   真实世界   雕塑艺术  
描述: 当希腊兴盛之时,罗马人还处于野蛮状态。比如说雕塑,罗马人完全按真人制作,真人脸上有个麻子,就要给雕像脸上凿个坑;真人臀部有块胎记,就要给雕像上面抹一把草汁。后来,罗马人占领了希腊,再给祖先做雕像时,脸上的麻子没有了,臀部的胎记也没有了。受到
在五光十色中遇见Tryad
作者: 暗白暗白   来源: 音乐大观(非音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音符   沉寂   闪烁   气息   记忆   合成器   音乐元素   古典乐   作品  
描述: 头顶膨胀的气息已经熏然薄醉,我在梦中撒下种子,等待盛开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我的梦境。在度过南方六月绵长的雨水与阴霾后,七月的夏日已经无比浓烈与繁盛了。天空灼热的光亮将大地涂抹得绚烂,内心却如一个自闭的婴孩想要躲开这肆无忌惮的热烈。Tryad便是这种心境下的最好遇见。它带着五光十色的音符与夏日的星辰一同闪烁银辉,
美国《商业周刊》:世界打喷嚏中国就是没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对外出口   《商业周刊》   中国经济增长   笔记本电脑   国内投资   世界   经济衰退  
描述: 雕塑到笔记本电脑的任何东西,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国内投资和消费,而这两者的增长目前都还看不到任何减弱的迹象。
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
作者: 黄胜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意在笔先   中国画   艺术观念   陶艺创作   写意性  
描述: 写意,原本是中国画的概念,是中国画的一种追求,它表达的是一种艺术观念和精神。写意的写,可以当倾泻的泻讲,写者泻也;意,是指画作会给人提供想象,发人深思,引人回味,这意味着人的创作和审美不囿于笔墨的形式。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