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485 条
-
浓墨写历史 无私敢直言——江西省委第一任秘书长冯任的故事
-
作者:
殷育文
来源:
秘书工作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批评
故事
湖北
党组织
领导人
江西
写文章
省委书记
李立三
-
描述:
冯任是江西早期党组织重要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江西、湖北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0年7月牺牲于武汉,时年25岁。他生前留下了许多重要报告、文章,业绩感人。这里记述他写文章的两则故事。写不好文章就下去1926年6月,冯任在南昌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
-
话说浮梁茶
-
作者:
符红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史料记载
茶叶生产
工夫红茶
唐代
唐宋时期
元和郡县图志
茶叶销售
敦煌变文
历史悠久
-
描述:
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
对编纂《大事记》一些问题的认识
-
作者:
林景梧
来源:
中国地方志通讯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编纂
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主义
《大事记》
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
-
描述:
一、关于编黎《大事记》的指导思想 毫无疑义,编写《大事记》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简介(+)(-)记帐法
-
作者:
万仁章
来源:
财会通讯(综合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单位
经济活动
记帐方法
规范化
基本方法
会计核算
借贷记帐法
主导地位
国际通用化
资金来源
-
描述:
记帐方法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国目前是多种记帐方法并存,借贷记帐法与增减记帐法占主导地位。前者是从国外引进的,为国际所通用:后者是我国所独创,曾广为推行。两种记帐方法,虽各具所长,但也各有其短
-
被“赌索”套牢的支书
-
作者:
王慈生
洪建辉
来源:
警察天地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警告处分
基层党组织
侥幸心理
优秀分子
工商银行
导火线
看守所
支部书记
治安处罚
-
描述:
……” 面对一串串正义的责问,原婺源县许村镇许村林场支部书记俞玄旺低下了头,过去所犯下的罪恶又一幕幕展现在人们眼前……
-
瓷乡行
-
作者:
翁世荣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党委书记
景德镇
中国陶瓷
祖国
高岭土
陈列室
界牌
历史悠久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中国陶瓷誉满中外。我酷爱中国瓷器,它象玉,但比玉朴实,它象花,可比花俊美。观看瓷器,不仅是一种欣赏,常常会从中得到启示,会联想到祖国的历史,会遥想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每次听到博物馆有陶瓷展览,我总是欣然而往,一睹为快。但是真正称得上一饱
-
综合年鉴基本框架的构成、选题、编排之管见
-
作者:
邓新和
来源:
广东史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限
分目
企事业
景德镇
大事记
地方综合年鉴
特载
类目
基本框架
选题
-
描述:
综合年鉴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鉴种。综合年鉴的基本框架是指不同级别(上至国家级、下至县级)、不同年度、不同跨年度的年鉴,有其共同的固定的基本结构,构成了综合年鉴的独有特征,形成了区别其他鉴种、方志的重要标志。
-
清宫后妃的“位份碗”
-
作者:
苑洪琪
来源:
中国食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盛世
景德镇
封建社会
史籍记载
瓷餐具
吉祥纹饰
饮食文化
错金银
乾隆皇帝
银餐具
-
描述:
人们每日饮食所使用的碗,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由笨而巧,由拙而雅,由粗而精,标志着人类饮食文化的进步。可是在封建社会里,碗的使用却有身份高低之分,地位尊卑之别,尤其是在清代的宫廷生活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
上饶原市委书记自杀谜团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报文萃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饶市
景德镇
江西省
自杀
商贸中心
工作人员
市委书记
省委书记
个人行为
小平
-
描述:
官方至今未公开案情,余小平自杀原因坊间流传颇多余小平在自杀前曾反复告诫下属廉洁自律有关官员称余小平的行为纯属个人行为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说案情会在一定时候一定范围内通报
-
质疑声中话哥窑
-
作者:
朱光焯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景德镇
修内司官窑
龙泉窑
五大名窑
至正直记
南宋官窑
问题研讨
《格古要论》
瓷器
-
描述:
在古瓷研究中,哥窑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因为文献记载不清、窑址探寻尚无结果、传世实物又数量不多,因此它始终笼罩着神密的面纱,以至人们对其烧造年代、烧造地点等基本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