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驴子不傻,他是大智若愚:L′IDIOT餐厅
作者: 韩佳纹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食   空间   餐厅   复杂性设计   几何形体   绿色   数字设计   雕塑   生命力   驴子  
描述: L′idiot虽是法文,不过大部分都可以从同根生的英文词义上猜到那么一些:傻里傻气!L′idiot餐厅的LOGO是一只悠哉的驴子,他闭着眼睛耷拉着耳朵,还露出美丽的牙齿,尽情展现着他的幸福,这一形象简直让各种人都产生抵挡不住的羡慕。L′IDIOT餐厅就是想通过名字和LOGO表达他们的一种简单的美食
这边风景独好
作者: 孟方卿   Heather H.Lenkin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精心组织   意大利   庭院   玫瑰   地中海   风格   自然   雕塑   花园设计  
描述: 美国花园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源于欧洲花园的复兴史。法国、意大利花园中规整的草坪和精心组织的植物,英式和地中海式花园的浪漫和自然,甚至日式花园的朴素细致都对美国花园的影响很大。直到现在,维多利亚式的观赏花园、流线设
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作者: Andrea Mingfai Chu   朱明晖   Binbin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中心   施工队伍   国际大都市   地下室   世俗   设计师   期待   花园   公寓   雕塑  
描述: 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我想在我位于市中心的家中开辟一片净地,让自己忘却身处世俗的喧哗。这是Ching对新家的期待,经过多个月与设计师和施工队伍的辛苦工作和协调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期待。
Anthony Paul&Hannah Peschar的花园
作者: Anthony Paul   Hannah Peschar   Steven Wooster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师   艺术家   艺术品   雕塑家   英国   花园   作品   雕塑艺术   展示   参观者  
描述: 有这样一对夫妇:他,是著名的庭院景观设计师,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她,是积极的雕塑艺术推动者,发现和培养了众多的当红艺术家。他想为自己打造一座梦想花园,她想为自己喜爱的那些雕塑艺术品,为年轻的雕塑家
梦想的神奇魅力
作者: 陈珊珊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珠宝   设计作品   法国   设计师   创作   品牌设计   创意   瓷器   世界  
描述: Jean Boggio,法国设计师,一名创意顽童,也有人称其为时尚的魔法师。纽约时报曾评论他是将爱丽丝梦游仙境搬入玻璃橱窗的织梦者。Boggio曾担任法国陶瓷名厂Haviland艺术总监
富邦酒店:小空间大写意
作者: 暂无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空间   发光二极管   大写意   材质   手法   设计师   房间   酒店设计   莲花   红色  
描述:设计为主题,以舒适为目的,东三环边,CBD中,富邦酒店带给我们探索这座古老城市之外的惊喜。在富邦酒店的玻璃大堂中,有一红色钢板雕塑延绵其间,该设计
收藏李布斯金
作者: 张文贺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墅   博物馆   建筑师   设计方面   范斯沃斯住宅   收藏   设计语言   布斯   德国建筑   预制房屋  
描述: 李布斯金就是一位不能被归类的建筑师。他限量与德国建筑商Proportion公司合作发行的高档"绿色预制房屋",面积510平方米,冠名为"李布斯金别墅"(VillaLibeskind)。这种住宅被称为是一种"能走进去的雕塑"。
Victoire de Castellane的离奇世界
作者: 元子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世界   形象   珠宝   系列   灵感   设计师   故事   作品   宝石   心灵  
描述: 如果说当下的珠宝作品更似雕塑,Dior JOAILLERIE首席珠宝设计师Victoire de Castellane的作品则是彻头彻尾的装置艺术。她的每一系列作品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而组成
新天堂地狱
作者: 元子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堂   金色   梦幻世界   身形   元素   宫廷   设计师   外套   古典建筑   剪裁  
描述: 复古又是今年的另一潮流,除了不太遥远的上世纪50、70年代。中世纪天堂地狱式的宗教美亦出现在各个秀场上。厚重的古典风格弥漫在众家T台上。Donna Karan COllection的黑色女神们,从浓雾般的墨色天鹅绒背景中缓缓走出,利落发型,雕塑般的脸庞与剪影般的身形,仿佛伦勃朗笔下浓墨重彩的光影世界,神秘
栩栩然蝴蝶 蘧蘧然庄周——陈芸的布上·琉璃世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碰撞   城中村   建筑师   建筑设计   设计建造   室内设计师   中国当代   建筑方案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文王琦 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陈芸能够大胆尝试跨界创作,其油画和琉璃作品以“蝶变”这个题材贯穿其中,空灵细腻,充满梦幻色彩,同时也对生命的意义作出了她自己独特的阐释。 当代女性艺术家中,一直顽强存在着一类不强调女性艺术特征的艺术家,她们的作品呈现出某种雌雄同体的状态,似乎是避开性别歧视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一批更具80后特质的年轻女性艺术家,与这些肩负着边缘化压力的艺术家相比,在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特征以及生存状态上更为锐利和深入,更关注心灵的体验和感悟。 陈芸显然属于后者,她的油画和琉璃作品,题材的选择显出一种少女气质的“固执”,那些女性形象和绕之不去的蝴蝶及种种变形的蝶蛹,会聚成一个特殊的整体形象,流转在她各种类型和面目的布上及琉璃作品中,这种审美情趣与艺术视点的执着与坚持,构成 种隐秘控制的精神。女性人格和心理特质中敏感、柔弱、慈悯的天性,在遭遇严苛沉重的生活压力及形形色色的诸多诱惑恣意肆虐时,自然清洁的天性难免披尘蒙垢。但陈芸用艺术语言的“乌托邦”进行自我超越和解缚,以她性别特有的敏锐的感受和表现性,引导观众从繁复冗杂的世俗状态中掉转视线,回溯到生命的原点,内省生命出现和存在的意义,并以此来重建一种通向普遍主题的方式和管道。 人的生命原本脆弱.渺小,一旦逝去,便会由一个有限的形体重新回归,交由天地委托差遣,随机造化,倒是死比生更具有回归万物、更新再造的可能。我们知道,完美尽善的人格理想的趋向,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对生命、生死的看法,庄子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提出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即是最为深刻的生死之问。 陈芸选择蝴蝶这种具有很强象征意味的生灵作为载体,来回应这个古老旷远的提问:痛苦挣扎、绚烂脱生、短暂绽放、旋归自然,循环往复,生化不休,出于天地而又入于万物。理想主义在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一种无求无冀的假设,但它却唤醒了久违的鲜活感,尽管是昙花一现或虚幻一瞬,但是拾起这失落已久的理想主义的美,依然是一种积极的有意味的举动——陈芸用布上油画和琉璃这两种不同的材质和创作手段,以综合的、多层次的,具有微妙暗喻的方式,进行艺术的解剖和重构,那些起着神秘作用缠绕交织、往复循环的力线,带给观者最直接的体验即是无形的能量场。正如陈芸在她的自述中所言:“哲学上的生命是一种精神,一种‘活’的气韵存在其中。世界在这气化的界域沉浮跌宕,生生相连亘古不绝。” 这是陈芸作品想要指归的方向,它们令人难以觉察地驱使观众从作品中去观察一种脉络:艺术家心理叙述本真的成型过程——在顺序观赏各种形相、姿态时,渐渐地,这种隐秘精神被观者自己破译了。这种视觉传递和心理牵引悄然打通了观众内在领悟的通道:以审美心理透视生死变幻,栩栩然蝴蝶与蘧蘧然庄周,本是自适的、对等的状态,放弃一切违背生命本性的东西,祛除社会的浑浊对生命的染污,直扪心灵,便远超物质世界形相之局限,由是乃得大舒展大自由。 从艺术家心灵中流出的这些轻盈灵动的蛹蝶互现、人蝶共梦,以温婉微妙的方式、不容抗拒的感性氛围,抛却理性的训诫,将丰饶生命价值、强韧生命精神的阐释,精巧融入在含蓄的暗喻和审度中,意味深远无尽。 缤纷Space(以下简称S)很喜欢你的几幅作品的标题,比如“天行物化”、“坐看云起”,达观大气,这种生命哲学的东方式思考,比如老庄哲学的痕迹,是怎样启发你将它们在作品中贯穿和融通的? 陈芸(以下简称陈):老庄哲学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有关生命。自然和人的精神取向的古老思想,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很多体验和感悟,经常从它那里得到清晰的印证,运用到我的油画和琉璃作品中,让我特别真实深刻地感受到源于生命精神的感动。 S:在你的油画和琉璃作品中,蝴蝶一直是你特有的符号,即便是人物题材,这个形象也时时或隐或现。尤其琉璃作品中.它们成为彻底的表达对象,这是因为你对这种生命形态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吗? 陈:我觉得,对生活和生命状态隐喻地表达,描摹生命精神,是我对艺术的理解和目标。选择蝴蝶作为表现主体,是因为蝴蝶生命过程中经历的美好和苦痛,和人的生命历程很类似,这一点非常吸引我。S除了油画,你越来越多地用琉璃来作为你的另一种艺术语言和手段,是因为它们更能丰富地表达你的创作欲望?还是更加充实你的创作的体量感、媒介转换的新鲜感? 陈这些因素应该说都有吧。琉璃易碎,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家中,还没有过多的人去亲近它。我选择琉璃是被它透明、纯净的感觉和内在变化的无限可能性所吸引。琉璃制作过程离不开火的参与,火焰是琉璃被实现的媒介它需要一种有热度的艺术创作激情,可以说火的力量改变了一切,赋予它们和油画截然不同的气韵和神采,这也是我对它非常着迷并选择它作为我另一种创作形式的原因。 S:它和油画创作带给你的感受是否有很大差别?喜欢这种不同吗? 陈:是的,非常喜欢,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过程,那种火里来、水里去的体验,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激情。琉璃是将冰冷的材料赋予鲜活的生命感,虽然很多时候会觉得沮丧、痛苦和疲倦,因为全部流程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它很有实验性,让人充满遐想和期待。这种不断的尝试会让人变得坚韧和忍耐,也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这和油画创作的感受非常不同。 S:你最新的《源缘》玻璃系列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看得出它们已经形成了你自己比较独特的风格,变得轻盈素净.也更加灵动,这一系列的原动力还是蝴蝶化生的主题吗? 陈:是的,我的作品主题一直都是和蝴蝶相关联,这批作品更直接表现由蛹化蝶的挣扎踊动中的美和艰辛,但我用很纯净的色调.几乎透明的材质感,还有比较抽象自由的雕塑语言.来表现很神秘、静谧同时又充满生命力量的神韵和气场,这种“活”的气韵也许更像哲学味道的生命精神。 S:很多批评家认为,当代女性艺术家对于政治,历史和哲学等的宏大主题、现实的世界普遍缺少兴趣.在当代艺术环境下,你怎样来找你自己的契入点? 陈:关爱自然、尊重生命是我创作时的契入点。作为女性艺术家,我更多关注的是现代女性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迷茫和困惑。我希望借用琉璃这种材质,从女性心理和情感易碎、敏感,但又承载丰富、变幻莫测这些特质,去挖掘表达的可能性。同时我也希望随着艺术视野的拓宽,能从题材、形式和语言等更多层面进行实验性探索,更加完善自己和艺术表达。
< 1 2 3 ... 26 27 28 ... 114 115 1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