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4509 条
-
方福太陶瓷艺术
-
作者:
方福太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结构
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
设计工作
景德镇市
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方福太 景德镇人,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现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毕业于江西省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都注重整体气势和韵味
-
陶瓷灯具的造型探讨
-
作者:
王智鸿
李锋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陶瓷灯具
灯具造型
-
描述:
造型是陶瓷灯具给人最直观的存在形式,它包含着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诸方面的问题。我们对陶瓷灯具造型的研究,需要对古今陶瓷灯具的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分析认识陶瓷灯具造型的属性与特点,并掌握其造型的形式规律,对于提高我国陶瓷灯具设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
虚拟设计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高常清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拟设计技术
现代陶瓷设计
应用
-
描述: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虚拟技术具有广泛的交互性、效率性等特征,将虚拟技术应用于现代陶瓷设计能够有效提高
-
吴和龙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
江西省
会员
毕业
艺术设计
工艺美术
-
描述:
吴和龙1979年1月生于江西省都昌。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现为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擅长花鸟、山水等,技艺灵怪.用笔奇崛。
-
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图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再利用
意图
景德镇
可替代
新中国
陶瓷文化
设计室
-
描述:
可替代地成为新中国的”当代宫窑“.也理所应当成为近代景德镇重要工业遗产而受到保护及传承和再利用。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后的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设有艺廊、展厅、设计室、工作室
-
数字化时代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作者:
陈静
潘文宇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数字化时代视野
人才培养模式
-
描述:
也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做出调整,使人才专业能力与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文中将对数字化时代视野下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目标进行分析,并探究当前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法。
-
打造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访景德镇市图书馆馆长徐田华
-
作者:
杨贵山
来源: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华
图书馆馆长
市图书馆
陶瓷
文献信息中心
办公管理自动化
景德镇市
计算机管理系统
-
描述:
景德镇市图书馆新馆于2002年竣工,2004年正式对读者开放。新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新馆安装现代化技术装备,拥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图书借阅ILLAS服务系统、OPAC专用机书目检索系统,全面实现
-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
作者:
周媛
占麒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改革
教学模式
实践策略
-
描述:
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需求与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趋于饱和,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模式不完善,学生艺术设计能力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对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
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审美浅谈
-
作者:
周国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彩瓷
装饰设计
景德镇
装饰效果
陶瓷艺术
陶瓷工艺
康熙时期
粉彩
制作工艺
-
描述:
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艺术名瓷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粉彩始于康熙时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粉彩是在古彩(即康熙彩或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初创时,彩绘方法与古彩很相似,多沿用古彩的彩绘方法,仅在红色的染色中运用了珐琅彩中才能见到的胭脂红,光彩较足.白花朵和枝干有粉质感,但淡绿和翠绿色仍是采用古彩中的平填法.
-
21世纪日用陶瓷设计发展与变化趋势研究
-
作者:
何科丁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日用陶瓷设计
-
描述:
我国日用陶瓷设计呈日益发展之势,在21世纪其发展受到后现代、个性化、创新、传统、环境等因素影响,并形成现代设计理念下的回归传统、注重生活化的情感体验、新材料、新技术的与时俱进等主要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