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研究述评
作者: 龙元祥   沈惠娟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因素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  
描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建立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但有别于母语习得.过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多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现在,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且成绩斐然.本文
行为艺术的“超常”“奇特”并非艺术创造
作者: 陈晶   来源: 东方文化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类   超常   行为艺术   非艺术   绘画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艺术传达   雕塑   油画  
描述: 应该说,就行为艺术本身而言,它与油画雕塑一样,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艺术传达媒介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使用颜料、画布、大理石……而行为艺术则是以人的身体、行为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其本身并不
孟岩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人   巴黎   丹青   世界时   绘画语言   凡·高   艺术家   作品   冲击力   油画  
描述: 孟岩油画作品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之我见
作者: 吴锦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图案纹样装饰形式   中国绘画形成   艺术语言  
描述: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之我见
“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陈烨记录整理   来源: 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阶段   油画艺术   新形式   现实主义   新课题   艺术学   多元互补   十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语言   中国油画  
描述: “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玄采薇与马湘兰真迹
作者: 郑善龙   来源: 前进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女画家   采薇   生活习性   董小宛   香港《文汇报》   中国绘画史   中立宣言   文史馆   《桃花扇》  
描述: 九十高龄的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农工党党员、女画家玄采薇,前不久将她珍藏的其父遗物———明朝马湘兰的四幅花鸟工笔小品,无偿献赠给上海市文史馆,一时在沪上书画圈里传为美谈。马湘兰何许人也?明朝末期,时人相传有四大名妓,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和马湘兰。这些青楼女子非同一般卖春,琴棋书画均有擅长,故而名噪一时。后人对此前二名已被作家以文艺形式搬上舞台现于银幕,如《董小宛》、《桃花扇》,第三位柳氏也有人撰成传史。惟有马湘兰,尚未见有关她身世的文艺作品闻世。其实关于她的画作,古今文人对之评价甚高。《历代画史汇传》说她“兰仿赵子固,竹法管仲姬,潇洒洁雅,别饶风趣”。现代画家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也称她是“
初探油画作品的品位
作者: 杨坤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提高   色彩语言   意识   作品内涵  
描述: 提高油画艺术水平,油画作品的品位尤为重要。提高油画作品的品位有三方面决定因素:一是如何正确把握色彩语言;二是造型语言的把握;三是如何深化作品内涵。
高小华油画
作者: 凌承纬   来源: 红岩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编辑   音乐特色   电影语言   时代背景   手风琴   导演   四维空间   桂林   影片   黑色幽默  
描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国门开启,一批又一批中国画坛上的佼佼者走出国门。他们中,一些是出于对源远流长的西方绘画的向往和崇敬,到发祥地去聆听异域人文的真谛;一些是凭着具有的技艺和年轻气盛到西方画坛上去奋斗、闯荡,欲开辟一片中国艺术家的领地……二十年过去,无论当初漂洋过海的目的是什么,无论就整体或个人而言,似乎都不能从成功或失败的概念去评说这些闯荡西方画坛的中国艺术家。二十年过去,一批人留在了海外,即使他们的艺术始终未能融入那里
探索油画的东方风采——谈李书安的画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客观对象   形式语言   民族气派   油画民族化   西方美学   油画创作   本土化   中国油画  
描述: 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与此相关的是他不断探求油画语言的民族气派和东方特色。正是由于在这两方面所做的探索,使他的油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
作者: 于小平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的当代价值   非雕塑化倾向  
描述: 面,果真如此 那么它跟雕塑自身的发展则完全没有了关系 因为它已经不再是雕塑了,这时“雕塑语言”难到真成了当代雕塑艺术家创造力张扬的最大枷锁了吗?这岂是个悖论。
< 1 2 3 ... 5 6 7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