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后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油画现状
作者: 戚培智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思潮影响   政治波普   中国当代油画   西方当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   艺术语言   油画创作   波普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  
描述: 一提到后现代主义艺术,首先映入我们视野的便是现代主义艺术。事实上,就西方整个艺术的发展史而言,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流派和思潮,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至20世纪的后半叶,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现代主义的
徐悲鸿《奴隶与狮》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探析
作者: 叶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量感   造型能力   审美观念   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艺术   画史   中国传统画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美术展  
描述: 在徐悲鸿一生的创作中,油画所占比例甚少,在徐悲鸿留学期间,他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素描和速写上,以锻炼自身绘画的造型能力,同时由于油画画材较为昂贵,对于生活较为窘迫的徐悲鸿来说,经济基础成为他画油画的重要阻碍。虽在回国之后,他进行过大量的油画创作,如油画肖像
论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
作者: 董明慧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意赋   笔墨技法   绘画观念   绘画语言   中国绘画   骨法用笔   六法论   写意性  
描述: 工笔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基本描绘方法,工笔人物画是通过严谨、有序的绘画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从而追求神似的一种绘画方法。而"写意性"是工笔画最显著的特点,写意性的提出与发展使得我国工笔人物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它成为中国绘画中重要的
张策画鹰的新境界
作者: 程义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象   潘天寿   境象   立象   李苦禅   张策   艺术语言   康定斯基   白鹰   审美意象  
描述: 铁岭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张策以画鹰闻名。他在通往艺术的路途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一,在艺术上首先达到了视觉的高度,即鹰的形象的纯粹掌握,用工笔和写意形式的高度技术。因为有创新,就必须具备传统一样的品质。其二,精神力量的最
艺术探寻者的心踪:兼评白国文工笔画艺术
作者: 程义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辽河画院   著名国画家   绘画技法   水墨艺术   淡彩   画品   工笔花鸟画   交流展   艺术语言   生活真实  
描述: 作为著名国画家的白国文,辽宁省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带领画家进行工笔画创作并建构了辽宁省美术的地域性,促使铁岭工笔画和辽河画院走向全国。那么,铁岭的工笔画为辽宁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白国文的工笔画,理应进行认真研究。铁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块土地上,
解析雕塑艺术中的文学现象
作者: 陈晓春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突破时间   文学作品   雕塑作品   主题雕塑   勒布伦   语言艺术   文艺研究   公共环境   雕塑艺术  
描述: 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文学与雕塑艺术显然不是同一种文化形式,但是却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文学在整个艺术领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并且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展示出无边的社会生活
关于中国民族雕塑语言的探索
作者: 李绍俭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本体语言   雕塑  
描述: 雕塑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再现人、社会和自然,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愿望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给中国雕塑的良性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致使当代的雕塑创作趋于西方的雕塑模式。许多雕塑家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肌理运用在绘画创作中对画面语境的把握
作者: 温培国   来源: 科教创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写生   色彩语言   构图选择  
描述: 在油画中,肌理运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法,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油画常借用肌理来充分表现物体的外在特征,肌理能使画面产生可触摸的特殊艺术效果,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它包括画布的纹理、粗糙的底子、笔触的变化、刀法的应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它可以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作品的感染力度。 肌理运用在油画创作中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一)油画肌理是体现画面语境的重要构成因素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一个画种区别于其它画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肌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独特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决定的。在油画中,既然肌理是一种画家对油画材料和技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因此,肌理结构最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油画的特性和魅力。在油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世界级画家,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精神素质与人格力量。经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画面肌理呈现的不同,才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凡·爱克的一些作品中,画面里他对现实景物的描绘孜孜不倦,以无限的注意力和忍耐力对每一个细节的表现都聚精会神,他几乎画得整个画面变得像可见世界的一面镜子为止,现实世界的极为平凡的一角,突然像魔术一样被固定在画板上。
我的雕塑形态
作者: 华龙宝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库尔贝   形式语言   徐悲鸿先生   写实手法   《历代名画记》   创作题材   生宣纸   意大利文艺复兴   贾植芳   艺术语言  
描述: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艺术史在不断继承与开拓创新中向前发展,艺术家紧随时代潮流而创造,不断丰富和增加着艺术史册的内涵与分量。从原始时代质朴单纯的土陶罐到后来的精美凝重的青铜器,从轻巧典雅的漆器到蔚为大观的
从题材到语言看美术与中国的关系:曹庆晖访谈
作者: 王青云   曹庆晖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董希文   减租会   中国美术史   艺术语言   民族风格   在激流中前进   视觉艺术   中国油画   油画教学  
描述: a+a:我们知道,造型艺术中对民族性表现的认识与实践在新中国美术界一直比较自觉,像董希文在1956年"全国油画教学会议"曾率先提出油画的民族风格问题,此后美术界就此多有实践和讨论。而近三十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与西方世界在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与合作,如何确立民族文化主体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关注和思考。就此,希望您从近现代美术研究的角度谈谈美术与中国的关系问题。
< 1 2 3 ... 49 50 51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