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现代陶艺的残缺语言
作者: 程惠琴   黄勇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缺语言   现代陶艺   残象  
描述: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更是以内在的张力作用于人的心灵,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个性形式”的具体体现,即现代陶艺的—残缺语言
李向明艺术展:“土语”在“后现代”中穿行
作者: 王铁红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素   中国传统文化   绘画语言   土语   2005年   抽象绘画   油画   中国美术馆   文化比较   中国传统绘画   “后现代”   综合材料   艺术展   技法   语言因素  
描述: 李向明艺术展:“土语”在“后现代”中穿行
《品味手中的幸福》读写训练
作者: 柴晓山   李桂林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读写训练   私营企业主   语言特色   《青年文摘》   华丽的辞藻   雕塑家   自然段   感悟创新   作文设计  
描述: [原文] 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那就是往往容易站在自己遭受磨难的立场上去揣想别人,觉得别人都比自己过得逍遥、幸福,相比之下,自己则成了世界上最晦气、最不幸的人了。有位私营企业主腿有残疾,然而,他经过十几年的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塑家和经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体系   798艺术区   作品展   艺术探索   雕塑家   艺术特征   吴祖光   人物形象  
描述: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浅谈雕塑的精神空间
作者: 吴宝旭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形式语言   形体语言   内在生命   内在意蕴   艺术形式   外在表现形式   雕塑   感觉空间   机械复制  
描述: 艺术永远不是对客观物质的机械复制,精神与内在意蕴是形式语言发展的根基与方向,这一虚幻的空间赋予形式以生命并强化了感觉空间的生命力。而雕塑可视的形体语言(即外在表现形式)承担了精神空间载体的责任,它为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提供了形式,从而使人类实现了对自身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应离开对人类自
雕塑——自然与精神的交融
作者: 徐诚一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品质   材质语言   霍去病   学习领悟   生命活力   意象性   材料语言   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雕塑   表现语言  
描述: ,对材料内在精神品质的体验和提升,并反映出对民族传统雕塑表现语言与材料语言的真实感悟。一、对雕刻材质品性的释读积极引导学生对雕刻材质语言的思考与研究, 是学习领悟传统雕塑以势造型意象性语言形式的重要切入点。“自然就是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就是将大自然与自我抒发融为一体,赋予石雕以自然
浅谈雕塑中"有意味的形式"
作者: 俞剑坤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造型语言   终极实在   阿波罗   审美情感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   艺术理论   作品   雕塑  
描述: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 术》一书中提出, "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某种特殊情感的一种表示,不包括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审美情感取决于对物体的把握,就是对终极实在感知之感受的形式。"这句话在读本科的时候实在是理解得很吃力,总是认为艺术理论书籍是这般的拗
关于现代雕塑材料语言运用的研究
作者: 李东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中国古代   作品完成   考古学家   艺术家   语言运用   大理石   雕塑家   材料选择   现代雕塑  
描述: 材料的选择是每一位雕塑家在构思之初和作品完成后都要面对的问题。在传统的材料选择上是比较固定的,石、木、金属、泥等等是常用的雕塑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那时材料与作品本身相比,只是效果与载体,作品比材料要重要得多。当人们形容米开朗基罗像一个考古学家一样把一件伟大的作品从大理石中清理出来的时候,相信没有谁会认为石头里真的是有那样旷世之作。在中国古代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塑作品中,倾注的是那些并不出名的艺人们的虔诚和心血。人们关心的是材料的质量,而不会过多关注材料自身所反映出来的特征,或者说只在意材
立象以尽意——当代陶艺创作思考
作者: 王军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精神   超越精神   立象以尽意   象外   中国传统艺术   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   当代陶艺   艺术语言   陶艺创作  
描述: “立象以尽意”,中国传统艺术,一直贯穿着抒情写意这种基本精神。由情而生情意,由情意而生意境。从最早的音乐、舞蹈、原始绘画,到后来的诗歌、书法、绘画、陶艺、雕塑等等,无不如此。奔放的激情,凝重的深情,高尚的友情,忠贞的爱情。总之,人间友情,都能在这些艺术品中体现出来。这种情意生化出的意境,更是多彩纷呈,沟通和生化灵性,陶冶情操,耐人寻味。当代陶艺也是如此。“立象以尽意”中“象”即“超以象外”,
徐福厚:贯通东西新古典精神的守望者
作者: 孙金韬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意义   油画艺术   徐福   绘画语言   新古典主义   古典精神   作品体现   评论家   中国油画   人文理想  
描述: 徐福厚以其具有鲜明古典精神追求的创作确立了他在中国油画界的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油画色彩语言和文本样式,有专家指了:徐福厚的油画艺术是在追求一种深刻的人文理想,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创作的作品《若木
< 1 2 3 4 5 6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