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术系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人   印度教   个体生命   中央美术学院   哲学思考   现代寓言   印度传统文化   印度之行   文化中心   枕木  
描述: 为使美术教育面向社会,经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批准,1984年12月1日我院成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服务中心"。 "中心"除承担学术研究任务外,为社会提供美术服务项目。承接建筑装饰、城市雕塑、环境布置、美术展览及橱窗设计布置、美术讲学、授课及
美在自然与含蓄--谈谈《白山魂》与《望北京》
作者: 庆余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与具象   六十年代   艺术家   风格   艺术语言   无限   自然   长白山   世界挑战   雕塑  
描述: 一自然,一是指做为美学对象的大自然,一是指一种风格:它有如大自然的美,自由、无限、朴实、和谐,决不强加于人。它的美是内在的,启示人们想象的。青年时的恩格斯以山泉的风格自喻: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向往着敢于向旧世界挑战的无畏精神。他还在一篇散文里,激情地赞颂海水、浪花、阳光的美。这种大自然的美,寄托着他追求自由的理想。他写出这种美的感受是:(身心)溶化在自由与无限的精神的骄傲
毕加索的油画-《丑角的头部》
作者: 维克多利亚·托松著   宁宏译   来源: 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阶段   油画艺术   新形式   现实主义   新课题   艺术学   多元互补   十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语言   中国油画  
描述: 毕加索的油画-《丑角的头部》
莫迪利阿尼的油画-《基斯林格的肖像》
作者: 维克多利亚·托松著   孙月莺译   来源: 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阶段   油画艺术   新形式   现实主义   新课题   艺术学   多元互补   十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语言   中国油画  
描述: 莫迪利阿尼的油画-《基斯林格的肖像》
从动态中捕捉盎然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析
作者: 王建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春   七言律诗   白居易   动态   工笔   钱塘   长庆   西湖   捕捉   主要特色  
描述: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大约作于中唐长庆三年或四年(公元823年或824年)的一个早春,当时诗人正任杭州刺史。围绕“春”字工笔绘景,紧扣“行”字细腻着墨,善于从动态中捕捉盎然的春意,是这首赏春名诗
大地的奏鸣(赏油画《木卡姆》)
作者: 潘丁丁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构成   结构空间   文艺复兴   欧洲绘画   西方绘画   画面肌理   建筑性   绘画语言   十九世纪   油画材料  
描述: 大地的奏鸣(赏油画《木卡姆》)
爱的潜流
作者: 田闻一   来源: 天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都   宾馆   记者   青城山   女服务员   爱人   打招呼   混血儿   自行车   言谈举止  
描述: 爱的潜流汩汩而来。是那样地不可阻遏。而当我明显地感觉到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四月七日我游出自行车队的长龙.登上成都餐厅的五楼,折身进了小巧玲珑的会议厅、记者们都来了,围着铺着白桌布的会议长桌.三三两两交谈着,等待着会议的主持者。我找了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坐下了.准备待今天的
查考历史年代和大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市志通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明   乌林   《三国演义》   逻辑分析   刘备   诸葛亮   张昭   曹操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华容道  
描述: 查考历史年代和大事
文学与绘画的相互渗透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比关系   绘画语言   渗透作用   手法   文学艺术   文学评论   相互渗透   实例分析   象征主义   雕塑  
描述: 李兆忠在《试论艺术的渗透》(《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九辑)一文中,以大量实例分析了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的渗透作用,探索艺术的规律性。文章认为: 绘画可以用象征、暗示、寓意等手法来表达绘画语言本身难以
用心灵作画——詹建俊和他的作品
作者: 唐庆年   张士增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教授   苏联   毕业创作   北平   中央美术学院   本科   训练班   作品   心灵  
描述: 詹建俊的创作生涯,似乎可以说是从他描写勘探队员在荒原创业的油画《起家》(1957年)而“起家”的。这位当时只有26岁的中央美术学院由苏联画家康·马克西莫夫指导的油画训练班学员的毕业创作一问世,便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致二十多年以后的今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