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阿西尔·蒙蒂萨巴尔个展
作者: 杨承谦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文化影响   罗马尼亚   语言   非主流文化   展览   西班牙   作品   巴斯克   次文化  
描述: <正>伦敦东面的Raven Row正在举办Asier Mendizabal的个人展览,2011年12月8日至2012年2月12日。Mendizabal生于位于西班牙此面的巴斯克自治区创作媒介甚广摄影、雕塑、拼贴等皆有,所以骤眼看这个展览不像一个个人展览。虽然每件作品有独立的议题,都是经由他对文化身份冲突的触觉连贯起来,探讨非主流文化的角色,大众与小众之间的角力。他的作品大多通过重新组合带有强烈文化意涵的图像,呈现一些文化身份含糊的特质。
孪生的青春:邱启敬的身体物语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衰老   呈现方式   身体感觉   欲望   视觉经验   政治意识   物语   青年人   身体语言   孪生兄弟  
描述: 青春不仅美丽,富有朝气,也是躁动和忧伤的,甚至还带有某种衰老和死亡的征兆——这就是青年艺术家邱启敬心目中青春的两个截然相反又无法分割的特征。继他的成名巨作《大迁徙》之后,他的目光从普罗的芸芸众生转向了对自己的探询。对于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他来说,30多年
对历史的现实重构——王斐艺术的精神特质与现实意义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语言特征   重构   历史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艺术创作   思想结构   中国当代   宏大叙事  
描述: 在宏大叙事作为表述人类思想结构和思维认识的总体语言特征式微的今天,在当代艺术以再现和反映当下现实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为主潮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王斐却
西藏题材作为实验田——油画民族化和改造中国画的实践在西藏题材绘画中的表现
作者: 孙大棠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形式语言   油画民族化   绘画语言   现实主义   新国画   实验田   题材   中国画   改造中国  
描述: 概述西藏题材绘画传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西藏题材也在近代中国油画民族化和新国画改造的技法改革和形式演进中起到了"平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绘画史是一部绘画的改革、演变史,西藏题材的特殊性使得这种绘画语言自身的实验获得
如何“重现”绘画经验?
作者: 汪民安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进程   绘画语言   现代性经验   绘画史   中国语境   现代主义   中国绘画   中国文化现代性   二十世纪   中国油画  
描述: 用最为概要的说法,20世纪中国的油画传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西方的绘画传统(这一传统又包括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和19世纪之后出现的现代主义传统),另一个是五十年代之后的苏派传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西方绘画传统在20世纪早期主宰着中国油画经验。这一时期,从日本和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将西方的各种油画经验在中国铺展开来,写实主义和诸种现代主义展开了对话和竞争,油画风格上的异质性得到了激励和播撒。不过,在这种丰
雕塑:从物体到空间与时间
作者: 刘鼎   隋建国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遍意义   雕塑语言   放大   空间   艺术家   建国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作品   传统雕塑  
描述: (一)刘鼎:在你长期的创作中,对于雕塑语言的思考、实验、拓展和重新界定是条重要的线索,什么是雕塑?你对雕塑的看法发生过哪些根本性的变化?隋建国:最普遍意义上的雕塑,其实就是一个物体,人造的;杜尚给修改了一下,加入了现成物;到波依斯手里,把雕塑当作动词,营造
把新闻当寓言 和吴小军的对话
作者: 卢迎华   吴小军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事件   寓言   新闻   艺术家   开放性   创作观念   作品   霓虹灯   雕塑  
描述: 卢迎华:在创作观念摄影之前,你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吴小军:以前我一直是以画写实为主,特别的写实,我把眼睛都画得近视了两度(笑),后来就不画了。其实我是一个对古典艺术充满想象的画家。1989年到了北京后,我在《开拓》
虚实线勾连 柔韧钢传情 读郝友的线性雕塑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空间环境   雕塑实体   艺术家   线性   形体结构   自然事物   造型艺术   作品   编织  
描述: 圆雕和浮雕两类。"这是1 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版本解释。三十年来,中国的雕塑作为造型艺术之一,伴随着中国艺术观念的变革和发展,同时在与国际艺术潮流的不断吸取和融会中,早已突破了这种源自古希腊的命名解释,在材料和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出生于学院雕塑科班的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将雕塑看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