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油画风景写生的意味与情感
作者: 王友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情感体验   画家   风景写生   意味   情感表现   绘画   油画  
描述: 情感是绘画意味形成的基础,情感的丰富使得画家内心精神更为强大。油画风景写生作品的意味与情感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造型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画家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所谓的有意味形式应当给油画风景写生带来新
底色与底色作画——陈和西的油画风景
作者: 曾彬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油画风景   自我价值   作画   底色   美学思潮   本土语言   个性化  
描述: 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同时是中国油画家寻找自我价值定位和探索本土语言的历史。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当西方的美学思潮和观念手法进一步影响到当代油画家的创作时,许多画家也将视角转入到对本土技法语言的探索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油画现象的再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多样化   改革开放初期   本体观   觉醒   主体意识   “文革”美术   再认   中国油画  
描述: 李光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油画现象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油画的“觉醒与回归期”。这个“觉醒”体现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本体观念的确立。体现在对“文革”美术的反思和对油画语言多样化的自觉探索上。
静美至雅心韵如歌——品读田卫平《如歌的行板》系列油画作品
作者: 温丽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视觉语言   卫平   《如歌的行板》   油画作品   音乐家   艺术载体   韵律感  
描述: 音乐和美术虽然艺术载体不同,但无论是音乐家,还是美术家,作为个体的他们,在心灵感知上却是共通的。田卫平先生创作的油画系列作品《如歌的行板》正如其名,这组系列作品运用颇具韵律感的视觉语言,描绘了广袤
从《塞尚的疑惑》到《眼与心》——略论梅洛·庞蒂的艺术哲学转变
作者: 陈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觉现象学》   艺术哲学   间接语言   塞尚   存在主义   绘画  
描述: 梅洛·庞蒂一生中写了三篇论绘画的文章,即《塞尚的疑惑》(1945年),《间接语言和缄默之声》(1952年),以及《眼与心》(1960年)。在梅洛·庞蒂发表《塞尚的疑惑》的同年,他也发表了后来
如歌的行板——向新元其人其画
作者: 向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板   毛主席   “文革”   个人创作   印象   美术作品   言谈举止   研究生  
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向新元是位上了年纪却不显苍老的普通老头。其人面目清朗、神态平和,初次见面言语不多,也无太多客套,但言谈举止得体,处处流露出良好的学养、儒雅的气质,整个人可谓朴素、实在、真诚。向新元
高友林的油画探索
作者: 全山石   来源: 诗书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甘肃玉门   油画民族化   美术学院附中   院里   分配工作   毕业分配   九六   艺术天赋   油画  
描述: 与高友林相识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一九六〇年秋我刚从外国留学归来,任教的第一届本科生中有从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生,高友林就是其中之一。在业务上他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聪慧、活跃、十分帅气、具有艺术天赋,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可是当他毕业分配那年正是“文革”前夕,分配工作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分配到边远地区,而且业务不对口,高友林被分配到甘肃玉门关的一个电影院里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
以文化人 自生喜乐
作者: 天然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文化人   雕塑语言   艺术特点   专题报道   艺术感染力   艺术家   中央电视台   《人物》  
描述: "黄泉福是用心在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蕴涵着一种透彻的悟性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总能以富于个性的雕塑语言,去抒写和刻画心中之物,天马行空地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愿望。"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黄泉福
海南临高方言俗语故事
作者: 王国祥   来源: 天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方言俗语   二人世界   口头表达   这一天   上系   村童   给你   煮干   临高  
描述: 新谷老谷昔时相亲,娘家要打探的,无非三大项:女婿兄弟多寡,房屋田产几多,公婆为人如何。媒婆总说男方的好,就其中的田产而言,对那过得去的,说有新谷接老谷,对那较富裕的,说有新谷压老谷。新谷老谷,其实原话是“新禾的谷、旧禾的谷”,口头表达时简略了。往昔谷是农家的命根子,视谷为神,有犯了五谷不得救的说法。农民造新房,屋梁上系红幡,布中间缝个棱形的兜,装上“五彩
《谁》
作者: 解婧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画面   中国   压力  
描述: 《谁》
< 1 2 3 ... 17 18 19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