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多情”的标点符号
-
作者:
乙常青
来源:
学语文(A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点符号
锦上添花
文章
“语言”
语言环境
“情感”
-
描述:
标点符号小巧玲珑,但作用很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有时就是“语言”,就是“表情”,就是“情感”,就是“动作”。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焕发出耀眼的艺术光彩。[第一段]
-
1979年至1999年馆藏陈列油画掠影
-
作者:
韩劲松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新时期
馆藏
优秀作品
人文精神
文化价值
陈列
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
油画
-
描述:
1979年以来,中国美术走出了相对封闭的传统体制,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展开了新的创作潮流,涌现了许多在思想内涵与形式语言上都探索求新、反映时代进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中国社会进步与变化的历史见证
-
静思与独白
-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岩体
精神升华
岩石
迎风
生命意识
宇宙意识
表现美
人生
美感
-
描述:
静思与独白——郝丽油画感言,描绘女人世界的诗篇,柔弱是一种力量,有梦的印痕。[第一段]
-
绘画:非现实主义:中国当代绘画新趋势
-
作者:
黄笃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系
价值体系
艺术话语
现实主义
绘画史
主体秩序
历史进程
中国
艺术语言
-
描述:
不同于“正统”艺术话语的另一种独立艺术语言。当然,在这样一个开放社会的过程中,多样而复杂的艺术信息也困扰和影响着画家的创作心理。[第一段]
-
与快乐主义的搏斗和反讽——关于陈文令雕塑的自我主题
-
作者:
朱其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雕塑语言
主题
视觉风格
社会性
反讽
快乐主义
世俗主义
-
描述:
陈文令雕塑的视觉风格主要是一种世俗主义的美学特征。他主要表现人处于某种狂喜或者快乐时的自我状态。这成为他早期雕塑语言最初的自我形式,这种自我主题后来被引入到一种更社会性的语境,成为一种对快乐主义的反讽。[第一段]
-
油画性和中国油画
-
作者:
郎绍君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艺术机构
油画家
画性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中国当代油画
文化部艺术司
中国美术馆
中国油画
-
描述: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酝酿、发动和筹备,由中国油画学会发起并会同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11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展集中展示了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今30年来对推动中国油画发展具有价值的代表性作品249件,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来自国内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机构,三分之一作品由画家自藏。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
徐生翁年表
-
作者:
沈定庵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国
私塾
五言
书法
别号
辍学
六朝
光绪
绍兴市
十三年
-
描述:
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1岁元月初一日,出生于绍兴檀渎村。祖来同先生务农,父润生先生为商店文牍,因父生后即寄养外家从李姓,故早年姓李名徐,中年署李生翁,晚年复姓徐,仍名生翁,无字无别号。1884
-
浅析当代中国画的形式化趋向
-
作者:
崔朝阳
张昊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观念
西方绘画
形式感
精神向度
书写性
图式化
画家群体
龚贤
艺术语言
当代中国画
-
描述:
的同时却越来越缺少精神向度,作品内容流于苍白贫乏,多只呈现一种生话场景或片段,何谈《文心雕龙》所言的"熔裁"?这突出地反映了画家群体的精神性失落,以至于画功的修炼也由以前注重画家
-
灵岩寺宋代泥塑造像研究
-
作者:
刘春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泥塑
非物质遗产
雕塑语言
山东省
宋代
灵岩寺
罗汉
造像
制作工艺
-
描述:
反映了宋代写实美术主义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展示了传统的泥塑制作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本文拟分雕塑语言、敷彩特征、制作工艺等三个方面,对灵岩寺宋代泥塑造像作具体的分析。
-
论雕塑创作的艺术生命力
-
作者:
刘伟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精神内涵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
描述:
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论述了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及创作中的任何部分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指出雕塑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及雕塑创作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