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西方现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411 条
-
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水墨画对于中国画的深度文化跨越
-
作者:
尚辉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价值判断
现实主义
媒材
水墨画
跨文化
港澳台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中国画是在西洋画传入中国本土后而形成的一个概念。这种用以与西洋画相别的中国画命名本身,就意味着与异质文化的横向比较与参照。因而,"中国画"从其本名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提出了跨文化命题。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既是中国画面向现代的文化探索,也是跨文化发展的一次超越。表面上,水墨画在呈现当代文化审美观念之中,去除了中国画的文化身份,骨子里显现的则是水墨这种媒材所能承载的多种非汉语体系的文化内
-
境由心造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价值判断
现实主义
媒材
水墨画
跨文化
港澳台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方国新 1957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家。作品曾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油画、中国画分别入选2005、2006、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另有6幅作品入选第一、二、三、五、六、七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并获奖。
-
潜隐与彰显——关于“民国油画收藏展”
-
作者:
孙冬冬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西方文化
耶稣会传教士
新文化
民国时期
传入中国
西方现代主义
青年学生
社会变革
油画创作
-
描述:
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跟随着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初始只是在少数开放城市或者满清宫廷等区域如星火般闪现;但随着不断激烈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深化,特别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学习油画、从事油画创作迅速升腾为一场燎原般的社会性"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和推广西方文化(艺术),以西画改良中国画,他们兴办西画学校,招收青年学生,传播西方绘画的知识与观念;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艺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或日本的专业美术学院留学,使得中国的油画创作演化为两种阵营:一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偏向古典写实的传统阵营,二是直接受当时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主义阵营。虽然,两种阵营在绘画观念上有很大差异,却为本来已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活跃期。毫无疑问,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但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民国画家、民国油画创作的了解一般只停留在少量的美术通史的图
-
新具象:怀旧与当代视觉形式:陶兴琳油画艺术的语言转换
-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具象
视觉形式
现实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表现主义
当代
油画创作
娘子军
视觉艺术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热潮之中,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一时间,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如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流派的艺术观点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青年画家们模仿的偶像,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后中国部分中青年艺术家们又开始追
-
民国留洋画家的现代性因素
-
作者:
时卫平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民国
中西调和
现代性
西方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主义
留洋
后印象派
中国油画
-
描述:
<正>20世纪20年代至抗战之前的短短10余年中,中国油画涌现出罕有的现代主义风潮,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在中国本土都得到了较为完整与同步的呈现,形成了中国早期油画的黄金时代。这种局面与20世纪初大批艺术青年留学日本、欧洲等地学习西方现代绘画密不可分,他们如同中国现代绘画的播火者,将印象派以后的西方艺术精华带回国内,而其中饱含的东方艺术精神所显现出的中西调和的努力,更兆示着此后百年中国油画的理想与方向。
-
拓展的边界——2015·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下)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蔡国强
黄永砅
中国当代雕塑
雕塑界
极少主义艺术
雕塑展
西方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界
雕塑艺术
中央美院
-
描述:
三(接上期)如果回顾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主导性的力量仍来源于雕塑界内部的变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几个重要的节点,如1992年的“青年雕塑家邀请展”、1994年在中央美院举办的“雕塑五人展“等。整个90年代,也是雕塑界构建“当代性”,力图完成语言学建构的重要时期。但一个不能忽略的现象是:雕塑界的发展曾受到当代艺术界的影响。简要地追溯,90年代末期,中国在海外的艺术家如徐冰、黄永砅、蔡国强
-
心血匠器——中国传统雕塑语言转换中的个人理由
-
作者:
廖雯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理由
古代雕塑
个人
现代转换
西方现代主义
语言转换
汉文化
传统雕塑
-
描述:
在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进程中,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面对如此多难和复杂的文化局面。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在一直自有的、高度独立和完整的汉文化血脉中发展,国家分合、朝代更换、战争离乱、政治荣辱、经济兴衰种种,导致过无数次文化的变革,但始终没有切断过汉文化的血脉,即便是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是主动地融合,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姿态。而近百年来,中国两度打开国门与西
-
艺术不是生产——对话傅中望
-
作者:
本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工活
布朗库
榫卯结构
学术主持
语言方式
西方现代艺术
空间关系
孙振华
农业生产工具
绘画性
-
描述:
《画刊》:首先祝贺你在武汉合美术馆的手稿作品展成功举办!国内很少有艺术家做纯手稿作品的展览,你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傅中望:展出手稿主要是出于策划人孙振华和学术主持鲁虹的提议。手稿基本上反映的是我创作的一些思考,但从平面绘画的角度而言,它其实不具备绘画性和完整性,比较零碎,所以我开始没有想到要做手稿的展览。不过他们觉得手稿对一个雕塑家来说非常有
-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述略--兼论当代中国油画模式的构建
-
作者:
刘续宗
来源: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发展模式
现实主义
中国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古典主义
发展历史
传统文化
油画
-
描述:
油画自15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历尽沧桑,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得到推广。油画作为外来的文化艺术种类,要使其真正溶入中国文化的血液中,以其特有的现代表现形式,表现中国民族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油画自己的体系模式,是当前的首要课题;同时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双轨合一,又是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
-
大师关良
-
作者:
池清清
来源:
当代检察官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中国传统
西方现代派
大师
专科学校
中国近现代
别具一格
绘画理念
-
描述:
关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也许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
<
1
2
3
...
27
28
29
...
40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