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三级跳”之后:中国当代艺术需重新认识现代主义:记2012年毕加索中国大展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级跳   发展进程   立体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毕加索   西方现代绘画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超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毕加索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塞尚之后,他掀起了形式——结构的革命浪潮,而综合立体主义的出现,既改变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进程,也开启了大众图像、现成物进入绘画的历史。毕加索的盛名,来自他留下的许多杰作,得益于他的天才与惊人的创造力。他的画风多变,除了立体主义外,还涉猎野兽派、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其雕塑创作开辟了一条不同于罗丹的现代主义路径,对40、50年代结构主义雕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2年3月,“毕加索中国巡回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展览组委会精心策划了“毕加索与80年代新艺术”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的艺术史家、批评家、理论家共30余人参加。尽管与会专家发言的角度不尽相同,但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下文中的毕加索;二是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切入,讨论毕加索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中国美术界视野的;三是,毕加索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前些年,美术界曾流行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西方上百年的现代艺术样式统统过了一遍”。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80年代尤其是“新潮美术”期间当代艺术界对西方现代艺术学习的情况。
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内涵阐释
作者: 李鸿明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级跳   发展进程   立体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毕加索   西方现代绘画   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艺术   超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导视设计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导识,而是与环境、建筑、图像等信息融为一体的系统化的综合设计。“导视”,即引导、视觉、指示、标识,是一个既有方向定位又有节点定位的概念,既是动态体的引导系统又是静态体的识别体系。城市园林式餐厅导视设计艺术应建立在城市社会学的体系之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也是美观与实用的统一体,它的终极目的在于人们接受到视觉美感图形享受后获得功能上的服务,让人们在看到一个导视点就如同欣赏到一件艺术性极强的雕塑或壁画,又得到现代城市综合信息的服务。
毛旭辉年表(1956-2002)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云南昆明   大型幻灯片   美术思潮   日常生活史   长系列   外光派画家   百货公司   西方现代美学   艺术学院  
描述: 一九五六年生于重庆。同年9月随父母支边来到云南昆明,父母是教师,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九七一年中学毕业到一家百货公司当搬运工,利用工余时间自习绘画,主要参照一本苏联人写的《给初学者的几封信》的教材和受到昆明外光派画家们的影响。一九七七年工作6年之后,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与学院单调的教学相比,那几年来云南写
流失的记忆
作者: 程健胜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记忆   《韩熙载夜宴图》   现代性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中心主义   双年展   文化背景   人的头   骆驼皮   文化体系  
描述: 第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里,获得雕塑金狮奖的作品是罗伯·威尔森的《流失的记忆》。其作品灵感来自昔日蒙古的一种酷刑,即将人的头发剃光,然后用骆驼的头部皮,把人的头紧紧包住 。这个人从肩膀以下被埋在沙漠里,仅仅露出头部在地面上。炙热的阳光晒烤得骆驼皮收缩后,紧贴人的头皮,往外长的头发因为受到骆驼皮的压迫,只好一天天往内长,以致造成记忆的遗失。罗伯·威尔森的这件作品提示了人的记忆流失的某些伤痕。确实,生活在今天的
人物陶瓷雕塑创作的形式探索
作者: 苏玉湖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特点   陶瓷雕塑   人物   民族情结   西方现代主义   创作的形式  
描述: 人物雕塑的创作是在历史发展中的人类不断认识自我,从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身想法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着特定形式特点。不论是传统的抑或是当代的人物雕塑创作,都力求充分展现陶瓷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表达人类精神世界话语表达方式及一代人当下的生活状态,情感和人文情怀。
吴冠中艺术给建筑师的启示
作者: 邹德侬   来源: 新建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现代   形式美   中国传统   抽象美  
描述: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问题,不但长期困扰建筑创作,也是绘画创作的共同难题。吴冠中作为留法的西画家,他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和优秀“文人画”传统的功底;作为中国当代画家,他深得西方现代造型艺术的真髓“形式美”、“抽象美”。吴冠中通过“油画民族化”、“水墨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等几个阶段的艺术苦恋,终于形成了中国的、现代的吴冠中艺术。这一过程对于建筑学子忽视传统的学习、对于建筑市场上抄袭洋货、对于引进理论食而不化等不良现象,都是有力的教训。
建筑师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作者: 邹德侬   来源: 新建筑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建筑师   艺术家   西方现代艺术   创造精神   现代艺术观念   新建筑  
描述: 建筑、绘画和雕塑是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彼此从来就不曾离开过。从古代到现代,建筑师、艺术家和匠师总是在一起工作,有的干脆合而为一,集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工作于一身,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这样,维尔德、柯布西埃亦是如此。今天的建筑师关心现代艺术,一方面是求新者的兴趣所在,更重要的是现代建筑和现代艺术同一起源,观念相通。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气候之下,它们谁也不能离开这一基本存在条件而独自行进。可惜,我
装饰绘画美的探索——庞薰琹油画作品分析
作者: 张纵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与形   美术教育体系   装饰绘画   决澜社   装饰性   庞薰   西方现代艺术   三十年代   工艺美术   中国油画  
描述: 庞薰琹(1906-1985)常熟人,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1925年赴法留学,先后在叙利恩学院、格朗歇米欧尔学院学画。1930年回国创办《苔蒙》画会,次年发起组织《决澜社》,先生执教于京沪宁等地多所大学,期间曾任中央博物馆研究员。解放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创立正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庞氏作品风格在三十年代已初见端倪,有着明显的装饰性,强调平面构图的装饰图形化处理,画面均有一些图案纹样作为画中的主要部分,在纷纭密聚的中国画家群体里独占鳌头而与众不同。《决澜社》在中国油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们狂热地诚服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形式,对现代艺术的精神与形式贯彻尤为彻底,由倪贻德起草的《决澜社》宣言提出:绘画"不是自然的模仿","要用狂飚一样的激情,铁一般的意志,来创造我们的色、线、形交错的世界",渴望"野兽派的叫喊、立体派的变形"或是"达达派的猛烈"、"超现实主义的憧
浅析西方现代油画中的情感表达
作者: 罗盛博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表达   西方现代油画  
描述: 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语言,也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油画作品作为这种交流媒介的一种,必然具备感情传达的基本功能。本文就西方现代油画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力图以此引导观众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来欣赏现代油画,感受艺术家创作时的自我状态,领略油画的独特魅力。
欲之优美的化身——张小夏油画的解读
作者: 樊波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中国古典艺术   解读   西方现代艺术   美学范畴   优美   油画   化身  
描述: 我和小夏已交往很久了,对他的家学背景以及他的欧洲从艺经历也较了解,但眼前的他,依然像谜团一样。我深信,如果不能破解小夏其人,似乎也不能真正解
< 1 2 3 ... 12 13 14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