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装】搜索到相关结果 786 条
-
论新彩装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作者:
黄秀娟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新彩装饰
传承
创新
-
描述:
陶瓷装饰是人类灵魂、情感、思维在陶瓷器上最完美的体现。清末、民国初期,新彩装饰从德国等欧洲国家传入中国,如今,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为新彩装饰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
-
商业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软装设计
-
作者:
梁艺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商业空间
消费需求
软装设计
-
描述:
的追求,而软装这个行业正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存在的。软装历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在古代,人们已懂得用鲜花和油画等来装饰房屋,用不同的装饰品来表现不同场合的氛围,现代人更加
-
陶瓷绘画语境的新图式
-
作者:
贾晓莉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纹样
淄博鱼盘
线条
-
描述:
洛阳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是当时的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的缩影。宾阳中洞窟内壁南北两侧的浮雕组画“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生动地再现了北魏宫廷社会礼敬佛法时节主从有序、群情形影的生活场态,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刻的艺术瑰宝。青花瓷板组画《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采用传统的釉中绘画方式施青花原料,把传统民间青花大胆地与现代陶瓷绘画形式相结合,营造出汉代画像石的拓片效果。
-
探究传统宗教陶瓷雕塑
-
作者:
徐文守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传统
装饰
表现力
美感
艺术载体
-
描述:
传统宗教与陶瓷艺术关系错综复杂,宗教借助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实现信仰的传播,而宗教文化本身又深刻地影响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和了解宗教文化和陶瓷雕塑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促进作用,才能更深层次的认知陶瓷雕塑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还原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个性和魅力,让陶瓷艺术更好的发展。
-
砖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
作者:
薛超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砖
中国
当代
-
描述:
装置艺术是一门当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美学思潮笼罩下的新兴艺术门类。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今西方主流社会的艺术形式之一。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
自然天趣 跃然壶上
-
作者:
蒋培兵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葡萄叶
发现美
造型
艺术品
装饰
创作
提梁
工艺美术
雕塑
松鼠
-
描述:
,于是有了摄影、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宜兴紫砂把绘画和雕塑的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壶式,那就是"花货"。"花货"的造型和装饰是在"光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欣赏大师们所创作的"花货",你会发现其造型和装饰是和谐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以中国工艺美术
-
幸福幸运喜连绵 通顺通达乐无边:“大运亨通壶”的文化现象探析
-
作者:
袁立新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运亨通壶
浮雕装饰
圆器造型
文化现象
朱泥质地
-
描述:
通过对紫砂“大红袍”泥质成因、成分特性的分析研究,采取光素圆形器和浮雕装饰工艺技法在大容量朱泥壶上的应用,探析“大运亨通壶”圆润优美的圆器造型、寓意吉祥的浮雕装饰和艳丽华贵的朱泥质地所折射出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
形神兼备 赏用皆优:紫砂花货及其艺术特色
-
作者:
郁晴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型
紫砂艺术
自然界
手法
半浮雕
造型
自然型
日常生活
南瓜
艺术特色
-
描述:
紫砂花货,又称自然形器或塑器,它是将自然界动植物或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加以提炼、取舍、设计并用捏塑、浮雕、半浮雕、圆雕、堆贴以及刻绘等手法加以装饰的仿生象真类造型的壶器。常见的造型有两类:即象真
-
展览导向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媒体
装置艺术
当代艺术
展览会
雕塑
导向
-
描述:
点评: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装置艺术则是走在最前端的冒险艺术。在当代艺术链条上,装置艺术与现在雕塑、新型多媒体等艺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它们将会并驾齐驱还是会一逐渐融台,也许这个展览会帮我们寻找答案。
-
美国大学设计文化侧议
-
作者:
张晓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休斯敦大学
设计文化
装饰艺术
-
描述: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特质的承载体,其中大学校园的设计文化是大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且每所大学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文化,本文是笔者访问美国休斯敦大学后,对所看到的休斯敦大学的建筑、橱窗、雕塑等方面的设计的认识和感受,并从设计思维的角度与中国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
1
2
3
...
37
38
39
...
77
78
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