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大同云冈北魏中期洞窟人物雕刻模式的形成与传播——以右肩半披式袈裟和通肩式袈裟佛像为中心
作者: 黄文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披式袈裟   云冈石窟   人物雕刻模式   北魏中期   佛教造像   通肩式袈裟  
描述: 云冈石窟的开凿,标志着汉文化地区规模化、群体化佛教造像登上舞台,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以云冈石窟北魏中期洞窟着右肩半披式袈裟和通肩式袈裟佛像为主要考察对象,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
陕西长武出土一批北魏佛教石造像
作者: 刘双智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佛教   佛教考古   关中地区   重要发现   袈裟   陕西   忍冬纹   高浮雕   佛教造像   供养人  
描述: 1996年7月,陕西省长武县丁家乡直谷村发现一处佛教石刻造像窖藏,共出土砂岩质地的佛教造像24件。近半数刻有明确的纪年题记,多为北魏时期的作品,包括太和、景明、延昌等纪年。形制为背屏式高浮雕和背龛式高浮雕,题材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尊像。其中一件延昌二年(513年)造像,主尊为交脚坐弥勒,雕刻精美,彩绘尚存。这批北魏佛造像数量较多,时代较早,保存基本完好,是近年陕西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北朝至隋关中地区佛教发展及造型艺术有重要意义。
落入我眼中的秋
作者: 邓九婴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气   行李   苹果   地藏   袈裟   五彩缤纷   换班   水彩   果园   着红色  
描述: 就像小姑娘一样,羞红了圆圆的脸蛋,悄悄地藏在绿叶下;梨是一个没有眼睛没有嘴巴的"小菩萨",穿着黄澄澄的"袈裟",身上还溅着红色的泥点点,是谁这么淘
从佛教造像看北京地区的古代雕塑艺术
作者: 黄春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雕塑艺术   北齐   造像碑   袈裟   北京地区   幽州   佛教发展   首都博物馆   佛像   佛教造像  
描述: 佛教造像是佛教所奉佛、菩萨等神祗的各种艺术造型,因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遗存丰富,内蕴深厚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分类。佛教造像的目的主要是为佛教服务的,宣传和表现佛教的基本追求和理念,但是在不同的地域,由于受到独特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往往被深深地打上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就是佛教地域造像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 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与北京佛教的发展一样,历史十分悠久,大约从东晋十六国时开始,至今
大同云冈北魏中晚期窟龛佛像造型分析——以双领下垂式袈裟佛像为中心
作者: 黄文智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领下垂式袈裟   云冈石窟   北魏中晚期   佛像造型  
描述: 本文以大同云冈北魏中晚期窟龛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佛像为研究对象,根据袈裟形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佛像大致流行于北魏太和十年至迁都洛阳之初(486-500),主要分布于云冈第二期后段窟龛,是在云冈
在苗寨品茗
作者: 杨茂芳   何永武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苗寨   袈裟   品茗  
描述: 一袭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殷红的杜梋、翠绿的庄稼镶嵌起来的五彩缤纷的袈裟铺向峰峦叠嶂的苗家小寨,小寨清风徐徐、炊
新郑北齐石造像
作者: 薛文灿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齐   袈裟   造像   菩萨   天保  
描述: 瓣形浮雕。本尊为释迦说法像,平肉髻,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内有僧祗支。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座下为覆莲。二肋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衣裙,披帛下垂交于腹。左者穿于环,立于圆形覆莲座上。圆项光。正面除佛龛外
东魏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
作者: 吴萌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背光   北魏   袈裟   东魏   苏黎世   图像   高浮雕   佛像   造像  
描述: 石灰石质,高135.5厘米,宽67厘米,厚30厘米,现藏于苏黎世瑞特堡博物馆高浮雕三尊像。主佛像高肉髻,修眉细目,眼略向下视,双唇紧闭,嘴角略微上扬,双耳垂肩。面容清秀,表情和悦。内穿僧祗支,胸前系带,身著袈裟,袈裟在两腿间呈弧形下垂,长裙曳地,衣裙下摆外撇,较北魏时期明显收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