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669 条
-
浅论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美学意义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工笔画
战国时期
绘画艺术
工笔花鸟画
美学意义
线条
线描
-
描述: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改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做到了“形神”二者的完美结合,以“取神得形,以线立形”的方式做到对工笔画发展过程最完美的诠释。
-
内蒙古获赠习近平题词贺匾等纪念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西部(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品
习近平
代表团
题词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政协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光辉历程
-
描述: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向成立七十周年的内蒙古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赠送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贺匾、题词座屏等纪念品。贺匾端庄
-
Waterfall 3 木箱 布面油画
-
作者:
刘玉洁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现实主义风格
形象
象征意义
张志
油画创作
视觉表达
背离
-
描述:
Waterfall 3 木箱 布面油画
-
月亮便士
-
作者:
袁可如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与六便士》
飞行器
故事背景
影像作品
线性叙事
代表性人物
镜头语言
场景
-
描述:
袁可如的《月亮便士》受到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启发。在这部影像作品中,她通过前卫科幻的场景替代了故事背景的阐述,用镜头语言展示了生活在神秘飞行器中的五位代表性人物,影像放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
-
资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与六便士》
飞行器
故事背景
影像作品
线性叙事
代表性人物
镜头语言
场景
-
描述:
"9.11"之后的艺术2017年10月26日至2018年5月28日,大型展览"恐怖年代:‘9.11’之后的艺术"在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举行。"恐怖年代"首次以艺术家的视角,对2001年9月11日
-
意象性油画的精神内核
-
作者:
刘方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风格
精神内核
艺术表现方式
意象性
发展演变
矿物颜料
表现技法
油画
-
描述:
油画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表现方式发展演变了几百年,几乎从欧洲传遍了世界各国。一方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比如古典风格、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风格等等;另一方面在媒介材料和表现技法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木板油画和布面油画、矿物颜料和化学颜料、丹培拉技法和直接画法等等;还有一
-
建筑装饰设计视觉语言的表现
-
作者:
隰晓楠
来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装饰设计
表现
建筑
-
描述:
空间,更是具有视觉语言的艺术雕塑。文章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旨在探索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
-
发现真我 画我心源——谈多元化时期油画创作中的自我把握
-
作者:
孙黎
来源:
广东经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靳尚谊
艺术潮流
美术创作
真我
油画界
艺术表现手法
油画创作
中国美协
抽象表现
-
描述:
中国油画艺术经过百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面貌。在油画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风格都几乎出现过,正如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所说:“……到目前为止,西方所产生的艺术潮流和样式我们基本上也都亲历过了,创作上再出
-
“疯狂”的瓶子——海丝路上的青花奇缘
-
作者:
张远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规范
艺术天地
表现手法
工笔画
艺术人才
审美追求
青年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形式
风土民情
-
描述:
300年前的1717年,奉奥古斯都二世之命,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集合完毕,开拔前往普鲁士.这些后来让拿破仑胆寒的精锐部队,这一次出发,并没有作战任务.他们被奥古斯都二世选中为“交换物”,用以换取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瓷器.这批青花大瓶也因此得名“龙骑士瓶”.这是奥古斯都二世疯狂痴迷中国瓷器的一个片段,是历史上欧洲人迷恋中国瓷器的一个缩影,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全球艺术交流和审美互鉴的华彩篇章.
-
成于三 读田世信的雕塑作品
-
作者:
彭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感受
雕塑作品
形式与内容
表现力
语言才能
-
描述:
对于田世信的雕塑和行事风格,我早有耳闻。遗憾在中央美院代课十余年,没碰到机会当面请教。我第一次认真研究田世信的作品,居然是源于一场风波。2008年秋冬之交,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新楼前安放的两尊雕像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对作为城市景观的雕塑向来不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怎么在意。后来争议越来
<
1
2
3
4
5
6
...
65
66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