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时间与空间:向伽利略致敬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品牌   时间   上海   意大利   致敬   制表   制造商   伽利略   与空间  
描述: 伽利略这位意大利天才在科学历史长河中所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智慧也为机械制表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向伽利略致敬"这样一个题目对于一个来自意大利的钟表品牌来说可谓恰如其分——2011年5月19日,意大利高级钟表制造商沛纳海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正式揭幕了"时间与空间
金正恩,拍手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朝鲜   国际   上海   博览会   当代艺术   姿势   第三代领导人   表情   油画  
描述: 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展出一幅名为《金正恩》的油画,油画中金正恩保持着严肃的表情和拍手的姿势,俨然一副领导人模样。青年大将金正恩是金正日幼子,朝鲜官方已确认金正恩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
油画
作者: 刘剑锟   白昆亭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哲理   艺术表现力   程林新   油画创作  
描述: 油画
自由——郝友雕塑之“生命系列第二章”
作者: 王厚发   来源: 西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印度教   艺术家   表现形式   浮雕   绘画   奶牛   莲花   因陀罗   佛陀  
描述: 自由——郝友雕塑之“生命系列第二章”
浅谈“却月壶”之意境美
作者: 许士群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化   宜兴   清代   艺术造型   装饰工艺   紫砂壶   装饰手法   意境美   表面装饰   乾隆皇帝  
描述: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宜兴紫砂茗壶的艺术造型丰富多彩,且装饰手法空前多样化,尤以紫砂壶的表面装饰种类繁复称著。装饰工艺有泥绘、加彩、浮雕、堆泥、印贴、簇花、粉彩、珐琅彩、炉均釉、镂空等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语,出于皇室喜好
紫砂壶“寒山钟声”的形式语言
作者: 陈成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形式语言   钟声   特征表   紫砂壶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造型方法  
描述: 紫砂壶的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实现的,其中造型是首要的,是紫砂壶存在的基本形式.紫砂壶造型有着独立的视觉艺术语言,具有自成体系的造型方法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它的形式语言不同于雕塑、绘画和图案,其造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对形态的直观感受,以及紫砂泥料和制作技术准确而充分的发挥.
戴耘雕塑展阐释“本土的意义”
作者: 张宜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798艺术区   生活用品   作品展   意义   阐释   雕塑展   雕塑材料   表现对象  
描述: “静·物——戴耘雕塑作品展”即日起至6月2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沙龙主办、深圳雕塑院协办。作品以砖作为基本材料表现当今都市的生活.表现对象有两种,第一种是人们熟悉的生活用品
紫砂艺术中的佛学体“悟”
作者: 吕俊杰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佛学思想   紫砂艺术   民族文化   延伸发展   表现形式   兼收并蓄   紫砂壶   艺术特征   互渗  
描述: 历史浩如烟海,艺坛灿若星河,紫砂壶应运而生,得天独厚,以赏用兼优,朴雅坚致的艺术特征闻名世界。它扎根传统,与民族文化相契相合,它探索佛意,与佛学思想互渗贯通。流长由于源远,叶茂缘于根深,紫砂壶兼收并蓄,是历代艺人智慧的延伸发展,也是雅士文人、佛家学者参与下的完美结晶。
油画风景教学体现在素质教育中的时代特点
作者: 宋冲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特点   作用   画面表现   主观意识  
描述: 风景写生课是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能锻炼学生体会自然,观察、归纳与表现自然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美术专业油画风景写生的教学,使学生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得到社会知识的增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风景写生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对中国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关注
作者: 薛欣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油画   形态   表现   现实生存  
描述: 中国新现实主义关注对现实生存欲求的认同与评判,形态语言质朴,寻求内心深处精神的出口;它将形式的探索与中国现实文化相结合,将个性化的语言与当代视觉经验相结合,积极面对困惑、不逃避;它适应了这一阶段时代的要求,将创作理念融入在意识、文化、观念中,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 1 2 3 ... 31 32 33 ... 79 80 8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