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适当集中贷款规模 增强中央银行调控能力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金融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职能
信贷规模
承担者
贷款规模
积极作用
金融宏观调控
管理体制
专业银行
基层人民银行
主要表现
-
描述:
目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直接调控信贷规模。从几年的实践情况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信贷规模管理体制,积极作用是肯定的,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 一、条块分割。目前信贷
-
TiO2对陶瓷酸碱性的影响
-
作者:
张荔荔
张永明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结构
陶瓷材料
中国陶瓷
表面酸碱性质
百里酚兰
二甲基黄
酸强度
加入量
电子对
指示剂
-
描述:
本文根据固体酸碱的理论,讨论了TiO_2对陶瓷酸碱性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酸强度和酸量,探讨了TiO_2引起陶瓷表面酸碱性质变化的机理.
-
“全国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中国画大展”观后感
-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社
多民族
民族文化风情
世界文化
少数民族
各民族
中国民俗
中国画
文艺表演
智慧创造
-
描述:
的民族文化。不论是体育竞技或文艺表演,都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又给人以乐观、勇敢、豪迈、淳朴、奔放、智慧与幽默的美感。正在这各民族文化五彩纷呈的大气氛中,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民族旅游社适时地推出了“全国第一
-
佐藤忠良与日本当代雕塑
-
作者:
杨成寅
陶勤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表团
日本
雕塑家
评论家
中国美术
-
描述:
对日本当代雕塑发展的情况,几十年来,我们所知甚少。这次随中国美术评论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数十个美术馆,到过几个大城市,看了正在东京举行的“新制作展”,特别是访问了著名雕塑家佐藤忠良,并与日本几位
-
漫谈中国油画——东方艺术基金会
-
作者:
陈镇江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形成
中国画家
艺术表现
人类
外国
东方艺术
发展
中国油画
基金会
-
描述:
本文作者陈镇江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及当代油画的兴起充满了热爱与关注之情,所谈油画发展的看法亦颇中肯而有见地,值得参考,特予发表。
-
著名画家吴冠中应邀赴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
作者:
陈虔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香港
中国画家
水墨画
吴冠中
绘画艺术
代表性
英国
二十世纪
油画
-
描述:
应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邀请,著名画家吴冠中于1991年3月12日从北京起程,途径香港赴英国伦敦举办个人画展。大英博物馆以《吴冠中:一位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为题,于3月25日至5月10日展出画家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25幅、油画11
-
与自然溶为一体——访油画家洪凌
-
作者:
刘建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风景画
新尝试
形成
自然风景
表达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
中国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面对大自然,中西画家有着不同的审视、把握与表达。在以油画表现自然风景的探索上,我国画家的新尝试不断取得了成效。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洪凌,近年创作了一系列风景画,并获得“91中国油画年展”优
-
日本美术家代表团访华谈话录
-
作者:
陶勤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文化交流
代表团
东京
中国
高山
院士
团员
美术家
油画
日本画
-
描述:
应中国美协的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派的日本美术家代表团一行七人于1991年11月8至17日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团长高山辰雄是日本艺术院院士、日本美术评论界最为推崇的著名画家之一。副团长加仓井和夫(日展常务理事),团员有日本画画家松尾敏男(日本美术院理事)、油画家大沼映夫(东京艺
-
新型墙体装饰材料 高反射膜陶瓷面砖问世
-
作者:
危良才
来源:
砖瓦世界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厂房面积
高反射膜
规定温度
质量检验
表面处理
升温曲线
酸溶液
热喷涂工艺
装饰材料
-
描述: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系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墙体装饰材料——高反射膜陶瓷面砖。这种陶瓷面砖系采用特殊的热喷涂工艺制成。在生产流程中,首先对坯体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逐步按升温曲线加热到规定温度,保温一定
-
漫谈电影中的文学意识
-
作者:
秦传璋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国产电影
五彩缤纷
人物形象塑造
现实生活
蒙太奇
电影艺术
电影业
创作思想
电影观众
-
描述:
电影,作为最大众化的一个文艺种类,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在五彩缤纷的艺术天地里,曾被誉为“不愁嫁的皇帝女”。可近些年来,“皇帝女”也有“嫁”不出去之虞,全国电影观众从1983年的273亿跌落至1991年143亿,平均每年以近二十亿的观众下降,今年头五个月又比去年同期减少十三亿观众,假如照这样的速度继续递减的话,不出十年,电影观众将降至零,中国的电影业将了此残身,寿终正寝了。虽然这一推测过于悲观,这个“假如”也不大可能成立,但我国电影业众病缠身,危机重重,步履维艰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尽管这其中有着十分强大的众多的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