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第5空间展:纤维与空间艺术展
作者: 龙翔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现代纤维艺术   雕塑语言   何香凝美术馆   艺术展   美术学院   工作室   中国   与空间   代表作品  
描述: 由中国美术学院与何香凝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展于2009年6月13日至7月15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五工作室(即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的教师、历届学生以及部分特邀艺术家的69件代表作品,参展人数达48
记录与自省:"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望年鉴展综述
作者: 楚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展览   表现形式   年鉴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获奖作品   组委会  
描述: "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以320余件的规模在北京蟹岛国际雕塑艺术区展出了一个月.这些雕塑作品包括大中小犁,在事内和室外俱有展示,其中国外作品有40余件,以文献形式展出的公共艺术作品
读“西域罗汉”陈耘贵的疯马
作者: 任芷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陶瓷   福建   艺术家   表达   姿态   人类   作品   罗汉   雕塑  
描述: 朋友们有人叫他罗汉,我倒是觉得叫他西域罗汉更贴切些,而他实际上是一个福建人。可见其人算不上英俊美男,但长相绝对不俗。陈耘贵在他以前的陶瓷作品中体现了一个福建人的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之反观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   公民社会   城市公共艺术   表现形式   制度建设   中国当代   城市雕塑   艺术批评  
描述: 公共艺术的概念及相关实践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约十多年的路程,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涉及到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乃至乡镇。尤其是在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者: 温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方法   毕业创作   雕塑专业   指导过程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   艺术学院   专业教育  
描述: 在雕塑专业的毕业创作指导过程中,我们主张毕业创作不是艺术家的创作,是专业教育的一次总结性提高。让学生掌握雕塑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表现方法,具体到每个可实践的环节中去,不贪大求怪,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创作表现技术。在创作观念上强调朴实
喧嚣的大多数或嘻皮消费主义
作者: 大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文化现象   文化成果   手机   词汇表   流行   平民化   消费主义   文化艺术   当代   义和团  
描述: 山寨一词最初源于前些时候闹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手机风波,近来,山寨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它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仿造名牌手机、数码产品,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快速化、平民化。山寨
色彩的情感表现
作者: 许玉玲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色彩   表现力  
描述: 色彩是表达情感与氛围的重要手段。深入研究色彩,如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色彩的时代特征、色调的情感表现等,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有助于加强艺术主题的表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
瑶琴赋
作者: 房中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派艺术   艺术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有意味的形式”   表现形式   艺术形象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社会生活   雕塑  
描述: 瑶琴赋
不要再打鲁迅的幌子
作者: 聂危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性   中国文化   表达方式   民族文化   鲁迅   普遍性   民族性   民族艺术   世界文化遗产   本土化  
描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观点,长期以来对此有偏颇、模糊的认识,本期在《世界在哪里?》《关于建立方法论的一点看法》等文章中,对中西文化比较下,所谓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试对此做出一个较为客观和明确的判识。
游望中西的俯仰之眼
作者: 于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长时间   中国艺术   俯仰   不同之处   文化艺术   中西艺术   表现主义   比较研究   文人画  
描述: 近一百年来对于中西艺术差异的比较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艺术界形成过两次较为集中的讨论,长时间以来,对于中西文化艺术的不同之处已经存在十
< 1 2 3 ... 25 26 27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