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合璧中西 圆融古今:京剧油画创作初论
作者: 李伟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方向   京剧题材   中西合璧   美术史   舞台人物形象   圆融   油画创作   表现对象  
描述: 一、中西合璧的京剧油画所谓京剧油画,这里指那些专以京剧舞台人物形象或京剧题材为表现对象的油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京剧油画目前并没有自成门类,且其名称也尚待斟酌,但是作为特征鲜明、空间广邃、意义深弘的艺术创作方向,笔者认为非常值得探究和推扬。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中的绘画与雕塑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克莱门特   立体主义   拼贴   波洛克   巴黎画派   勃拉克   塞尚   抽象表现主义   康定斯基  
描述: 一抽象表现主义的立足点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自一九三九年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的《前卫与庸俗》成为一篇著名的文章后,"前卫"这一关键词就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分不开了。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中的绘画与雕塑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理论   媒介   克莱门   立体主义   抽象绘画   格林伯格   现代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雕塑家   康定斯基  
描述: 一抽象表现主义的立足点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自一九三九年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的《前卫与庸俗》成为一篇著名的文章后,"前卫"这一关键词就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分不开了。
卞之琳 手为笔,沙作画
作者: 钟非凡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模板   沙尘暴   现代都市   基本功   沙子   创作   建筑工人   表演   油画  
描述: 也许,除了建筑工人,生活在遍地柏油路、处处"鸽子笼"的现代都市中的我们,已经很难再接触到那不起眼的沙子了——沙尘暴绝对是个例外。你可曾在夕阳西下时,慨叹童年的那段天真无邪?
工笔花鸟画色彩嬗变的点滴思考
作者: 吕少英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意识   表现风格   绘画语言   多元化   表现形态   嬗变   工笔花鸟画  
描述: 色彩是工笔花鸟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绘画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色彩意识不断更新,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风格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工笔花鸟画蓬勃发展,色彩的表现形态超越了传统模式,从表现
试论“线”在油画艺术中的审美表现
作者: 祁昊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   油画艺术   审美表现   绘画艺术   几何学   造型手段   视觉艺术  
描述: “线”在几何学中是肉眼看不见的存在。点的移动形成了线,是运动的轨迹,线是绘画的元素之一,是绘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基本因素,线是绘画艺术的灵魂。线具有比色彩更为抽象的艺术秉性,它不仅遵循着描绘事物形貌的造型本分,
爱的迷人与回归——对《拯救溺水鱼》的精神生态分析
作者: 何新敏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   油画艺术   审美表现   绘画艺术   几何学   造型手段   视觉艺术  
描述: 何新敏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1989年因其小说《喜福会》而一炮走红,被《华盛顿邮报》誉为“讲故事的高手”。之后又接连发表了如《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等一系列小说,作品多以生活在美国的华裔
写意与写实:浅谈中国油画中的艺术表现
作者: 陈薇   唐军   来源: 商场现代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油画抄   艺术表现   写意油画  
描述: 写意与写实的探求成了中国人艺术审美和艺术鉴赏的显著特征。中国传统绘画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在中国油画创作中也产生很多写意和写实的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写实油画和写意油画的介绍,浅析的它们在中国油画中的结合与发展。
奇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色   油画颜料   牛肉面   外表   树脂   面条  
描述: 一碗画的牛肉面,外表看起来跟真的牛肉面几乎无法分辨,售价高达2.5万元新台币,堪称全台最贵的牛肉面。林婷婷画一碗牛肉面至少花1个月,她将树脂注入碗里,涂上油画颜料,一层一层上色,千了再铺一层再上色,因为树脂是透明的,所以可以清楚看到碗里的面条、牛肉层次与葱花、飘浮的油,栩栩如生。迄今她已卖出8碗牛肉面。
杨贵妃逃到日本去了吗
作者: 赵汗青   来源: 旧闻新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雷诺阿   优质葡萄   高贵典雅   干红葡萄酒   葡萄酒行业   世界美术史   糖酒会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描述: 杨贵妃不仅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更是千百年来永恒的艺术形象,自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创作长诗《长恨歌》起,小说、戏曲、说唱……中国人永远都对这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佳人抱以无限同情,甚至还为她想了不少天上人间大团圆的结局,以平复无尽的遗憾。有趣的是,杨贵妃的故事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在日本同样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了日本人心中美神的化身,传颂至今。 杨贵妃的跨世纪情缘 不可否认,日本文化曾受到盛唐文明极大的影响。当时,一批批遣唐使来到唐朝的都城长安,在这座当时堪称世界最为繁荣富庶的城市,他们不断学习、吸收着华夏文化。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日本不仅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方面有所借鉴,更在茶道、饮食、诗歌、舞蹈等文化艺术领域汲取营养。杨贵妃的美名也由此传入日本。 日本至今对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后的结局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有自缢,而是被日本使节救了出来,并在遣唐使的帮助之下,顺利东渡扶桑,在如今的奈良县定居下来,并向日本人民传授舞蹈、音乐艺术直至去世。奈良县至今仍保存着“杨贵妃墓”,并建庙供奉。而庙内的神像、金刚力士等造型也与当时日本庙宇内神像雕塑风格很不相同,更像今天的洛阳龙门石窟的菩萨造像,有着浓重的盛唐风韵。
< 1 2 3 ... 70 71 7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