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861 条
-
郭润文:沿着记忆的路径表达
-
作者:
李瑞洪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径
戏剧学
俄罗斯
记忆
表达
中国当代
面向公众
写生
中国油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2012年6月17日,位于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新空间的美丽道国际艺术俱乐部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开幕首展"面觑.侧隐——郭润文、陈子君油画展"同时揭幕。展览学术主持、《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称:"面觑
-
唯美·幻象:解读中国工笔画的当代性
-
作者:
林启泉
来源:
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方式
唯美
表现形态
创作观念
当代工笔画
幻象
-
描述:
位置。在当代工笔画领域中,唯美形态自觉融入当代审美特征,形成多种多样的当代唯美工笔画风。以幻象因素作为工笔画主要表现形态观念,反应了大批当代年轻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审美特征,为当代工笔画的演变和发展又多了一种可能。分析唯美与幻象两种因素在工笔画中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是对工笔画的当代性进行最好的解读方式。
-
“后皮娜时代”的皮娜舞团
-
作者:
暂无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皮娜舞团
舞蹈
表演风格
-
描述:
一个画家死了,的油画可以仍然活着,而舞蹈以及失去灵魂人彻的舞团却不一定有这样的幸运,皮娜·鲍希的乌帕塔舞团就处在某种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
-
关于油画:甘守孤独中追求真学
-
作者:
叶寅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绘画能力
孤独
油画艺术
艺术家
表现形式
艺术品
作品
表现语言
发展
-
描述:
记得第一次进工作室听老师提起他对油画学习的总结,开头两句就是"甘守孤独,追求真学",同学们在私下将之笑称为"真言"。在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后才发现,当年笑谈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需要从事油画艺术的人一辈子去坚持的。有人曾经说过,从事油画的人是让人羡慕的,他们是自由的,但也正是在这份自由中我们很容易迷失。如同在大海里漂流,没有限制,没有约束,任何一个方向都
-
论线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运用
-
作者:
周晓东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
审美特征
表现手段
运用
雕塑造型
表现形式
形体
线条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线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也同时体现在雕塑领域。中国古代雕塑的形体轮廓及细节刻画由里到外,都贯穿着对线的理解,对线的运用,表现出了东方人的精神内涵,也反映出东方人对雕塑形式观念的理解
-
焦灼情绪表述里的工业风景
-
作者:
封振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秦皇岛
滨海城市
油画风景
语言表述
情绪
工业
-
描述:
毕业后,我生活征滨海城市秦皇岛,客居生活的漂逐感与青春迷惘情绪也由此融渗在我的油画风景语言表述里。
-
从分离派到表现主义:维利·艾森施茨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
作者:
萧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博物馆
画展
法国
发展历程
表现主义
创作
作品
中国美术
分离
-
描述:
发展历程:从开始明显受到分离派的影响,到后来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期间,维利·艾森施茨接受过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和启迪,最终找到了充满个性的表现主义表达方式。尤其是他的风景画,显示了法国南部(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定居的地方)光线和色彩的特点。
-
论工笔花鸟画的精致与细腻
-
作者:
金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形式
制作程序
工笔画
传统技法
审美精神
两宋时期
工笔花鸟画
画风
-
描述:
后的表现程式就视之为工笔画。其实,当代这种仅仅流连于表面形式的工笔花鸟画,从意境、造型到色彩,已与传统的审美精神渐行渐远
-
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传奇
-
作者:
刘科宏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西方人
东方
调性
审美
元素
画面
表现形式
古画
传奇
-
描述:
梦穿越,是当下的主题词。而穿越,也是中国风的主流表现形式。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矣,可以参与又充满幻象,与现实本身形成迥异的风景,记录与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与同代人的集体记忆。我们不是想遗忘历史
-
文人瓷画过渡时期重要代表人物:陈松(陶峻)
-
作者:
陈建欣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阶段
代表人物
晚清时期
新彩
二三十年代
文人士大夫
瓷画
民国初期
粉彩
文人画
-
描述: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
<
1
2
3
...
11
12
13
...
85
86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