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55 条
浅析室内家居中的陶瓷壁饰艺术
作者:
代青全
熊菁菁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式
陶瓷
综合艺术
多种形式
装饰风格
表现形式
壁饰艺术
室内环境
多部类
家居设计
描述:
迅速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它以其自身的属性特征和表现形式 发挥着其他绘画材料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室内家居顾名思义是家庭生存和生活的地方。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
扑朔与迷离:走出动画民族化的误区
作者:
康修机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误区
民族化
内涵
表象特征
描述:
在中国动画崛起的道路上,民族化是一条有特色的国际化道路还是发展中的阻碍,众说纷纭。走入民族化的误区容易使动画走向狭隘,结合民族化则可以创造新的形式、发扬传统优势,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把中国动画重新推向国际市场。
当代钧瓷艺术创作路径刍议
作者:
汪冲云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表现
色釉
造型
钧瓷艺术
描述:
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 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羟基磷灰石和碳酸羟基磷灰石结构和细胞相容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
朱庆霞
徐琼琼
刘欣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能
晶体结构
细胞相容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描述:
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晶体结构,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接触角,进而计算样品的表面 能。结果表明 :湿化学法碱性条件下制备的是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其表面 能的极性分量高于HA表面 能的极性分量,成骨细胞能够在材料表面 良好黏附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江西“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喜与忧
作者:
姜大龙
来源:
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点项目
保护方式
景德镇
制作技艺
保护工作
江西省
生产性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
整体性
描述:
2012年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落下帷幕,188项"非遗"项目和近2000件展览实物,这让来京观众看到了全国各地"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的硕果。在这次全国性的大展会上,江西组织了极具特色的景德镇手工制瓷和铅山连四纸制作等10名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赴京参展。我省手工制瓷传承人的拉坯成型、青花绘制、雕刻、古彩和粉彩制作以及连四纸抄纸等精湛技艺,获得极大赞赏,使得江西展区成为此次成果大展的耀眼明星,每天接待近万人参观。
赵树理民间立场表现及其形成
作者:
陈洁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立场
形成
表现
赵树理
描述:
赵树理是一位"民间"的代表作 家,"民间"在赵树理身上体现为:他在表现手法 的选择上贴近农民的欣赏趣味;坚持创造新农民形象;巧妙运用农民耳熟能详的口语化叙述语言。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形成受到民间宗教、民间戏剧、民间口语的巨大影响。
谈粉彩花鸟装饰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异同
作者:
刘伟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传统
题材内容
相似之处
陶瓷艺术
工笔花鸟画
轮廓线
艺术语言
表现技法
粉彩
描述:
粉彩花鸟装饰,是运用粉彩工艺技法来表现 花鸟题材的陶瓷装饰,粉彩花鸟装饰的题材十分广泛,其题材内容有花卉、瓜果、飞禽、昆虫、走兽等,且这些内容均带有吉祥寓意,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一、粉彩
李小贵作品欣赏
作者:
李小贵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传统
题材内容
相似之处
陶瓷艺术
工笔花鸟画
轮廓线
艺术语言
表现技法
粉彩
描述:
李小贵作品欣赏
浅谈当代青花瓷艺术的表现技法
作者:
于晓明
于玉云
余添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色彩美
釉下五彩
现代陶瓷
陶瓷艺术家
色彩搭配
青年人群
张浦生
表现技法
家居设计
描述:
近些年来,青花瓷如一股时尚在当代青年人群中刮起来,无论在服装纹饰设计还是家居设计,甚至还有那首充满诗情与浪漫的《青花瓷》。这些青花瓷元素流行的根本原因就是青花瓷在审美方面很好地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比如它的清新隽逸、淡雅别致的青花色彩搭配上,显得有着华夏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天蓝色的神秘感,又保持白色的素雅,因此,在英文翻译中,青花瓷被翻译成"blue and white"。青花装饰的色彩美并
把握好惩罚的度
作者:
万成
来源:
教学与管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生
教育实践
惩罚教育
人格因素
表扬为主
身心发展规律
过错行为
道德修养
惩罚方式
精神障碍
描述:
一、惩罚效应的两重性从实际效果来看,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使用得好,可使学生认识并改正所犯错误,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手段。然而,一旦使用不当,惩罚不仅成不了教育手段,反而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成阻碍他们进步的一种精神障碍。在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为何都是使用惩罚,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惩罚中度的把握水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