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在真实和虚幻之间  李青的绘画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幻   真实   浙江湖州   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毕业   绘画艺术   中国   附中   油画  
描述: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谁让历史闭上了眼睛
作者: 秦晓鹰   来源: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   眼睛   纪念碑   正史   文化史   地位   历史上   态度  
描述: 在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浮雕是刘开渠先生设计并创作的。虽然细想起来,刘先生从来也未说过如此庞大的艺术工程是他一人所为。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纪念碑的另一位创作者著名画家、木刻家彦涵。通过他的娓娓道来,我才知道,这些在共和国现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美术作品,其创作、制作工程不下几十人。而当时负责组织、协调这项艺术工程的领导者也有多人。其中美术创作组的组长为郑振铎、副组长为刘开渠、彦涵,名誉副组长为吴作人。八块浮雕就有八名美术家、八名雕刻家和十几名助手参加,其中多数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十分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如艾中信、王式廓等,而将画稿、石膏模型“化”为石雕又离不开几十名工匠,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河北曲阳人氏。他们祖祖辈辈以石雕为生,金水桥上的汉白玉栏杆就是此辈先人所为。
艺术资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羲之   油画展   油画作品展   意大利   虚拟现实   当代艺术   中国   资讯  
描述: 虚拟现实——姜中立具象油画展在台北展出;村民列传——忻东旺油画作品展;2006中国意大利年“西藏物语——马元油画作品展”;当代视像: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王羲之《丧乱帖》亮相东京、上海;[编者按]
关于《虚拟最后审判》的创作自述
作者: 缪晓春   来源: 社会学家茶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戏剧性   虚拟   人物   审判   创作   绘画  
描述:1)置换与转换雕塑能从许多面看,但绘画只能从前面看。设想一下,从背面看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原先重要的人物都会变得不太显眼,反而是次要的处在边角的人物成为了主要角色,而画面原先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戏剧性的转变。也许,这连米开朗基罗本人也未曾设想过。[第一段]
寻找最早的暴龙
作者: 赵祺   来源: 大自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晚期   霸王龙   恐龙   化石材   侏罗纪   白垩纪   虚骨龙类   五彩湾   演化历史  
描述: 2002年8月,一支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为寻找从恐龙到鸟类转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侏罗纪的恐龙,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进行着。考察队穿过了一望无垠的金黄色半沙漠地带和布满黑色砾岩的茫茫戈壁,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扎营的五彩湾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广大沙漠地带。五彩湾是一个小盆地,盆地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侏罗纪中晚期。这个时期正是恐龙向鸟类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古老的暴龙类生存繁衍的时期。在地质历史上,这里是古湖盆区,由于气候冷热干湿的周期性变化和地壳运动的震荡变化,盆地四周沉积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湖相岩层,故称五彩湾。千百年来,由于地壳的运动,这里蕴藏着极厚的煤层,几经沧桑后,覆盖于地表的沙石被风雨剥蚀,煤层便暴露出来了。后来,这些煤在雷电和阳光的作用下燃烧殆尽,终于形成了如今这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观。在这个方圆约3平方千米的地方,红、黄、橙、绿、灰等多种色彩鲜艳的泥、页岩等构成的彩色山梁和一座座孤立的小山丘显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化石的发现常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2年,已经是我们野外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前两年一直没有找到我们期待中的、在恐龙演化史上具有关键意...
穿透:空间的想象
作者: 萧长正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元素   想象   虚空间   材质   像空间   造型   内空间   雕塑   穿透   大空间  
描述: 穿透:空间的想象
用“存在”创造“虚无” 解读贾柯梅蒂的艺术
作者: 胡莺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末   画家   虚无   石版画   艺术家   解读   雕塑家   “存在”  
描述: 、素描和石版画的评价。贾柯梅蒂早年曾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对萨特的存在主义感兴趣。他的作品追求一种“相似性”,也体现出“存在”与“虚无”的矛盾,表现人的孤独无援和“空无”的忧伤,反映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人们心灵所遭受到的创伤,以及他们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他说:“我作画与雕刻,是
陶瓷花鸟画构图与意境美
作者: 邹达怀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虚实相生   陶瓷   花鸟画   艺术意境   构图   艺术创作   意境美  
描述: 陶瓷花鸟画构图与意境美
谈雕塑的情感空间
作者: 吴新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规划   表现手法   虚空间   物理元素   环境雕塑   雕塑家   郑成功   空间设计   情感空间   李大钊  
描述: 在现在环境雕塑的设计中,雕塑家们已经习惯了对雕塑的尺度、造型、色彩、材料乃至与环境的关联等物理空间的把握,诚然这些都是在进行环境雕塑的设计中所必要的。进入21世纪,“人性空间”成为城市设计的主题,作为城市设计中的环境雕塑的设计,应该怎样去充实“人性空间”呢?我想在观念上,我们要由物理空间设计转为情感空间设计。雕塑的情感空间是雕塑所在具体环境中所体现的时代的特征、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审美意识等人类精神,以及具体环境的情感、格调、环境、意义、性质等因素的综合体现。现在许多环境雕塑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生硬,缺乏人性。而人们要求它应该具备温暖、亲近这样的视觉效果。
走近现代雕塑的虚空间
作者: 刘大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虚空间   控制系统   艺术   物质材料   雕塑家   作品   概念   现代雕塑   实空间  
描述: ,对原有雕塑空间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雕塑形式的要求,甚至在颠覆雕塑作为实物存在的概念。一、雕塑的虚空间对雕塑概念的拓展雕塑这门艺术的基本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实际上都比较固定,认为“雕塑是空间所环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