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那样的年月 那样的日子:浅谈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
作者: 朱景燕   周苏夷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色   成长经历   萧红   小说  
描述: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独特的成长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她能从女性意识出发,把唤醒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出超乎性别的沉重与叹息。
一朵叫紫荆的玫瑰
作者: 池莉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绍兴话   殖民文化   内地人   就这样   金庸   戴望舒   基督教青年会   无声的中国   萧红   许地山  
描述: 紫荆是香港的市花。我来港的早春三月,紫荆花期已近迟暮,花瓣三两飘零。香港无寒冬,花草没歇息处,四季接连开,自然无力经久。97回归,便锻造了一朵巨大金紫荆,在湾仔,面朝维港,永远盛开。永远盛开好是好,但终究是人工不是自然,也只能叫做雕塑,不能叫做花朵。好在有
刍议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健玲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风格   萧红的创作   《生死场》   翠姨   萧红作品   萧红小说   《小城三月》   现实主义创作   女性形象   呼唤女性  
描述: 萧红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她个人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九·一八”之后的故乡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使得她在创作之初就格外关注人间的苦难。作为女性作家,萧红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份经验
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金剑啸
作者: 温野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刊   敌人   萧军   白朗   哈尔滨   笔名   周刊   革命文艺   萧红   革命活动  
描述: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那被日伪反动当局严密禁锢的黑沉沉的东北文坛上,曾经有一颗耀眼的明星.用他那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广大爱国读者的心。这颗闪光的明星就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开拓者、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 剑啸多才多艺,才华过人。他是个画家,能画素描、国画、油画、水粉,还会木刻;他又是个作家和诗人,能写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论文;他是个戏剧家,能写剧本,当导演和演员;他还懂得音乐,能作曲和演奏。但作为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最值得称颂的是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勇猛的战斗。他短暂奋战的一生,正象他为自己取的笔名一样,如同一把刺向敌人心脏的脉锋呜啸的利剑。 剑啸同志,满族,原名金承栽,号培之,又名梦尘。剑啸、健硕、巴来等是他发表作品时用的笔名。1910年2月,他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三岁时全家搬迁到哈尔滨。 剑啸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学医。二十年代后期,革命风暴已席卷整个中国。当时哈尔滨已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北满地委(后改为哈尔滨县委、市委)。党组织积极深入到工厂和大、中学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活动。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东北侵略,与中...
骆宾基:“冰山”下的诗意
作者: 易惠霞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流亡文学   乡土小说作家   “冰山”   日常叙事   萧红   骆宾基   《呼兰河传》   沈卫威   生命力  
描述: 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 ,沈卫威把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概括为四种文学形态 ,即危机感、焦虑感、恋乡情结、新社会的企望。这四大板块的有机整合“共同营构起一个文学的独特的‘状态空间’———立体的具有层序性和自身调节机制的类似‘冰山’的完形。”① 沈卫威还从地域、历史、文化、人种等方面探寻东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众所周知 ,东北作家群用他们强劲的文笔雕塑了一幅幅“雄强型”人物群像 ,缔造了黑土地的文化与文明 ,如萧军笔下的铁鹰队长 ,井泉龙和刘元 ,端木蕻良笔下的抗日英雄大山、艾来头和艾老爹、铁岭 ,李辉英笔下的马宝山、王中幡等等。他们都是“东北精神”的代表与象征 ,具有强悍的英雄本色和气慨。作为这个群体的
画笔铭历史 真情卫和平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辽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最后一战   志愿队   李树基   铁蹄下   全民抗战   萧红   赵尚志   陈纳德   日本侵略者  
描述: 李树基油画《铁蹄下的妇女儿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战争最为残酷的是,让妻子失去丈夫,让孩子失去父亲,让无辜的人亲眼目睹杀戮与死亡。此画从妇女与儿童的视角,诠释战争之殇。画面中的母女三人无助、愤慨又绝望,而背后的家园早已湮没在战火中。手无寸铁的平民遭遇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者,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失去亲人的孩子,在战火的围困中束手无策,只有哭泣。每一个人物的眼中都满
绘画艺术在小说中的应用
作者: 王璐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小说人物   中国古代   相关影响   艺术规律   萧红小说   绘画艺术   文学规律   内在关系   表现方式  
描述: 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美术、绘画、文学以及雕塑等,这些艺术元素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关联。以绘画和小说来说,虽然这两者各自有自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规律,但不可否认的是,绘画与小说之间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系列相关影响和相互借鉴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小说与绘画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无论是对文学作品,还是对文学规律以及文学作品中潜在意义的探索,都有重要的作用。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卷,就好比画是一首无声的诗。"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也早就已经对诗画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比如王维,他的诗
萧红《生死场》的文化象征
作者: 赵德鸿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萧红   文化象征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叙写家乡故事着力表现愚昧文化对人的深入骨髓的雕塑与戕害的同时,将人们生存状态中的“动物性”和价值观念中的“物质化”进行了剖析和展现。细致地解读文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萧红所描绘的民俗文化里所蕴含的深切的象征意味。
一支多彩的笔——谈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
作者: 刘学慧   来源: 宿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传性   取材   萧红的小说   散文笔法   抒情性  
描述: 萧红的小说多取材于身边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事件,构成了一组组鬼斧神工的浮雕、饶有特色的风俗画;并带有浓厚的自传性、抒情性和散文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有诗的韵味,清新、明丽、流畅。
浅水湾畔吊萧红
作者: 黄萍   来源: 中华散文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天堂   浅水   人文景观   女作家   香港   鲁迅   维多利亚   三十年代   生死场   萧红  
描述: 去年深秋,从新马泰三国考察归来,途经香港,承蒙文友作家陈娟大姐,诗人盼耕仁兄盛情之邀,逗留数日,有幸饱览这东方明珠,号称旅游购物天堂的香港四季如春,旖旎多姿的海光山色,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那万木峥嵘,峻峭巍峨的太平山;桅杆如林,千帆待发的维多利亚海湾;银光璀璨,直插云天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光怪陆离的弥敦道;人流如潮,五彩缤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