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半景画《八月的乡村》创绘散记
作者: 杨永民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点透视   相结合   萧军   大同小异   主题   乡村   画面   全景画   艺术表现手法   长白山  
描述: 半景画与全景画如出一辙,大同小异,都是大型室内壁画。它们多以油画为主,可供半周或四周欣赏,从不同侧面反复强调同一主题。与主题有关的模型陈列于画面之
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金剑啸
作者: 温野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刊   敌人   萧军   白朗   哈尔滨   笔名   周刊   革命文艺   萧红   革命活动  
描述: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那被日伪反动当局严密禁锢的黑沉沉的东北文坛上,曾经有一颗耀眼的明星.用他那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广大爱国读者的心。这颗闪光的明星就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开拓者、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 剑啸多才多艺,才华过人。他是个画家,能画素描、国画、油画、水粉,还会木刻;他又是个作家和诗人,能写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论文;他是个戏剧家,能写剧本,当导演和演员;他还懂得音乐,能作曲和演奏。但作为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最值得称颂的是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勇猛的战斗。他短暂奋战的一生,正象他为自己取的笔名一样,如同一把刺向敌人心脏的脉锋呜啸的利剑。 剑啸同志,满族,原名金承栽,号培之,又名梦尘。剑啸、健硕、巴来等是他发表作品时用的笔名。1910年2月,他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三岁时全家搬迁到哈尔滨。 剑啸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学医。二十年代后期,革命风暴已席卷整个中国。当时哈尔滨已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北满地委(后改为哈尔滨县委、市委)。党组织积极深入到工厂和大、中学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活动。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东北侵略,与中...
自我忏悔的大音响
作者: 舒婷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萧军   自我忏悔   苦难   音响   周扬  
描述: 我记忆最为深邃的是,历史新时期开始时的第四次文代会上。周扬居然在大会讲坛上,当着全体与会代表向萧军不应该承受的苦难,表示他作为当时文化官员难以推脱的责任,为此他特意向萧军道歉。会后有一次我在萧军家里,问起此事。萧军长叹了一口气,缓慢而动情地说:“自审自识是需要勇气、良心的,在文代大会上当众自责,就更需要良心背后的勇敢了——我已向他表达了我的心声,谁也无法抗拒逝去年代的政治雕塑;但历史由浊变清之后,每个人都应当反躬自问并承担下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他做的是文化人中良知的先行,我已向他表示了敬意。可惜的是,文化人中像周扬这样的太少了,少到近乎绝版……” 事过多年,周扬和萧军早巳作古;但是笔者认知,有忏悔精神的文化人寥寥可数;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人,像是得了健忘症那般,演开了川剧中的变脸术——摇身一变,成了体面的历史新时期的开拓者和学术大家。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俄罗斯作家法捷耶夫。1934年自苏联成立协会后,在斯大林年代里,先后有近两千名作家,被以各种罪名流放、关押,更有甚者走上了死亡墓地。在此期间,法捷耶夫担任作协的总书记,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充当其中链接的轴承;因而斯大林于1953年离世后,法捷耶夫面临良知的拷问,于是在1956年他给了自己超凡的一枪,作为他忏悔的最后一笔。
萧军:从东北讲武堂走向文坛
作者: 李生   来源: 今日辽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部   作家   萧军   讲武   大凌河   凌海市   文坛  
描述: 又是一年秋风萧瑟时,遍地黄叶,满目黄花,行走在湖边,常怀故人。穿过湖中曲桥,越过湖中环岛,向东而行,可见作家萧军的白色半身雕塑,其后是萧军之墓。萧军曾说希望自己故去后,将一半骨灰埋在凌河岸边,长听凌河水的欢笑,如今他就长眠在大凌河畔,凌海市萧军公园的东北部。身为作家的萧军,是鲁迅的爱徒,是东北作家中的佼佼者。然而,在走上文学之路前,青年时代的萧军曾经进入东北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