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苗族姊妹节
作者: 欧阳昌佩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准备好   贵州省   小伙子   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   清水江   “姊妹节”   姑娘   苗族人民   糯米饭  
描述: "姊妹节"是贵州省清水江两岸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苗家山寨都要过"姊妹节"。主要地点在台江施洞。"姊妹节"是青年人的节日,是一个藏在花蕊中的爱情节日。每到这个节日,姑娘
乡土与眷念——李玉辉油画作品评析
作者: 梁练方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艺术体验   苗族人   生活故事   西江镇   风景油画   李昂   文献性   次见  
描述: 第一次见到李玉辉作品是1998年的一次省展当中,当时我还是艺校的学生,那时候就被他画面中真挚的情感所触动。2007年工作以后,与李玉辉老师接触较多,逐渐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故事、艺术体验和作品呈现。西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是国内外游客和画家们钟爱的一个旅游、采风之处,李玉辉1965年出生在西江镇羊排春村也东寨,一直在这个寨子当中长大,18岁时,画家李昂到这个寨子写生遇见了他,李玉辉的忠厚、勤恳给李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昂想带李玉辉到贵阳工作,当时的李玉辉出于对家
西画东渐与中国油画的滥觞
作者: 周晨阳   李倩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艺术体验   苗族人   生活故事   西江镇   风景油画   李昂   文献性   次见  
描述: 众所周知,油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是乐此不彼,一般都是围绕二十世纪初留学生美术的范畴来展开,普遍认为油画是由当时的留学生们从西方引入国门并大力倡导而成的。然而,明清时期西画东渐对中国油画起源的影响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17、18世纪西方绘画的传入及其影响17世纪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由分而合、由乱而治的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在汉、满及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的先进科技和文化,从众多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武力征服或武力伴随下的商业殖民行为不同,和平的传教过程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信息,天文、地理、历算、艺术等等使国人首次能比较全面地知晓西方;同样,传教士们在中国的长期生活,学习语言和熟悉民俗,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内涵,“这些学习、研究成果通过书信或各种报告传到欧洲,以此为依据的著述成为近代西方汉学的源头。”尽管传播西方文化、介绍东方文明并非那些传教士的本意,然而在事实上,从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到郎世宁(GiuseppeCastigilone,16...
苗族椎牛祭及其巫教特征
作者: 张子伟   龙炳文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系氏族社会   湘西苗族   长江中下游   巫教   盘瓠   巫文化   蚩尤   苗族人民   父系社会   部落联盟  
描述: 湘西苗族称“椎牛”为“弄业”(即吃牛),贵州称之为“吃牯脏”,其他苗区亦有别的称谓。顾名思义,它是以椎牛为手段,来祭祀苗族祖先的一种仪式。它产生于父系社会初期,此后千古流传,史不绝书。这种崇祖盛典,在雍正七年“改土归流”之前,祭时长达十四个昼夜,祭神祭仪多达七十二堂,起码要祭三十六堂苗神苗鬼。它具有丰富的巫文化内涵,是荆楚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块坪地之中,五彩神柱之下,一头水牯环绕突奔,一群手持梭镖的杀手迅速地朝牛肩夹划有太极图的白石灰圈内刺去,直至祭牛倒地,人们瓜分牛肉,各
湘西苗族银饰小览
作者: 程明君   徐锋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湘西苗族   民族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内涵   人民的智慧   上胸   腊尔山   苗族银饰   冶炼术   苗族人民  
描述: 银饰是湘西苗族同胞最喜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色泽明亮,做工精致,造型独特,玲珑剔透,体现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