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蝴蝶魂系蝴蝶泉
作者: 吴君雯   来源: 大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地理   苍山   蝴蝶泉   传说故事   大理市   云弄峰  
描述: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化蝶”,以典型中国式的浪漫,凝固了永恒美好的爱情,令多少国人为之倾心动容,泪飞如雨。
印象杨作霖
作者: 杨建宇   来源: 大理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洱河   绘画作品   油画艺术   大理   白族文化   艺术大师   绘画艺术   点苍山   洱海   云南  
描述: 杨作霖先生是从苍山洱海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绘画艺术家,是不可多得的油画艺术大师,在省内外绘画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初识杨作霖先生,不是认识他本人,是从他的一幅画,一幅题为《点苍山下》的油画
住在感通
作者: 左家琦   来源: 大理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墅   金融工作   大理   客厅   拖拉机   点苍山   洱海   云南   旅游   居住生活  
描述: 王灵和先生孙钐是上海人,一直从事金融工作,于2006年初来到大理居住生活。王灵家的别墅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半山脚,出门往北不过二三十米,就是清碧溪,长年流淌着清澈的山泉,露出五彩斑斓的石子;往西行走三
走过的路和心里的话
作者: 张金荣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横断山脉   红土   高原   民歌   少年   苦荞   母亲   散文诗   点苍山   红泥  
描述: 我看见了漫山遍野的苦荞,看见了妹妹玲珑的赤足;我看见母亲走进那片红色的泥土,我听见了沧桑厚重的民歌;我看见了我沾满红泥的鞋子,我是从红土高原横断山脉深处走来的彝家少年呵!
古老的碗窑
作者: 朱建德   来源: 今日浙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流   古代文明   釉彩   浙江省   风景区   民居   陶土   玉苍山   青花   国家级森林公园  
描述: 森林公园、浙江省省级风景区滨海玉苍山玉龙湖上游一处不高的山峦上,平畴阡陌,幽谷中有泉水流淌,村民们以这水流的冲势,带动沉重的碓臼,研磨陶土;又用陶土捏成器物的坯胎,陶坯晾
碗窑:一份遗落山间的珍异
作者: 丁 山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VILLAGE   浙江温州   玉龙山   古村落   苍南   龙窑   玉苍山   依山   旅游文化   游客体验  
描述: 浙江温州苍南,玉苍山南坡玉龙湖河谷中上游处,有一个隐于茂密林木之中的小村落,层层叠叠的老房子依山而筑,大都为穿井式木石架构,称为吊脚楼,风貌古朴。3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民窑生产地,而且至今完整保留着古陶瓷生产线遗存。它便是碗窑村。遗存仍在,可知当年碗窑盛景碗窑村《巫氏宗谱》载,清康熙年
祁海峰作品欣赏
作者: 祁海峰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山如海   创作观念   创作方式  
描述: 祁海峰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他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祁海峰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
《春韵》
作者: 祁海峰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山如海   创作观念   创作方式  
描述: 祁海峰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他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祁海峰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
《七贤雅集》
作者: 祁海峰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山如海   七贤   创作观念   创作方式  
描述: 祁海峰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他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祁海峰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
祁海峰作品
作者: 祁海峰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山如海   创作观念   创作方式  
描述: 祁海峰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他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祁海峰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