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迈步油画艺术的至圣境界:中国“画坛天马”胜利
作者: 任毅   来源: 中国社会组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正耕   王洛宾   油画艺术   油画笔   彩衣   祖国母亲   艺术批评家   雪域高原   油画界   中国画坛  
描述: 胜利笔下,那些雪域高原的花草山石、蓝天白云,都是祖国母亲庄严秀美的七色彩衣;那些轻蹄阔步的骆驼骏马,都是无声巡逻戍边的铁血战士。胜利用油画笔画出母亲的宁静安详,画出母亲深邃无边的美丽与慈爱。深深热爱祖国母亲的胜利,将自己比作一匹不停行走在万里边疆的战马,一匹行走在油画中至圣至美境界里的骏马。"西部歌王"王洛宾曾赞誉胜利:"用真情绘画的大画家,一位中国画坛的天马。"艺术批评家丁正耕点评:"胜利为中国油画界创造了那种广阔干净、令世人向往的至圣境界。"
《皇天后土》
作者: 乔迁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批评家   感官刺激   艺术潮流   个人创作   当代艺术界   当代艺术家   动物雕塑  
描述: 在这波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盛行的当代艺术潮流中,艺术只剩下感官刺激或观念游戏,诗意和美感成为艺术家回避、调侃乃至批判的对象。然而,乔迂是个例外。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界中少数坚持追求诗意和美感的雕塑家之一。乔迁的例外不仅没有让他过时,相反,在我看来,他比大多数追赶潮流的当代艺术家显得更当代。彭峰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这些年我创造了不少动物为主题的雕塑,比如《汉代的记忆》、《雄风》、到去年的《霄汉长风》、《皇天后土》等等。然而,说是动物雕塑,总感觉词不达意,我想通过塑造表达的东西和动物本身相去甚远。动物应该是我驾
吴松油画静物的公众接受
作者: 邵宏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公众   静物   当代艺术   商品属性   拍卖会   油画   艺术批评  
描述: 当代绘画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建立起与公众互动的有效机制主要靠着四个因素:博物馆、展览会、艺术交易和艺术批评;(参见Masterpieces of Western Art.ed.Ingo F.Walther[Koln:Taschen,2007],p.617)在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中,真正属于公众主动接受的只有博物馆和艺术交易。但在今天看来,博物馆和包括由艺术批评家兼策展人主持的各式展览,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所谓机构批评(Institutional Critique)的强力干预;而这种干预又无一例外地以艺术批评话语权拥有者的私意为左右,由此,唯有画廊和拍卖会因艺术的商品属性才实在地将对艺术的评判权交给了公众——这才是当代艺术的精神。换言之,当代艺术在画廊和拍卖会的交易表现才能真实地反映公众在参与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判断及趣味。讷于言却又特立独行的香港画家吴松(1963年生)很难受到机构批评的关注,但他的油画静物却通过拍卖会而逐步获得公众的艺术接受。
浅论油画市场的艺术批评
作者: 赵男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市场   现状   原因   艺术批评  
描述: 中西方历史上都出现过意义深远的艺术批评。我国古代的艺术批评渗透着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如以能、妙、神、逸四品来品评绘画;又以“苍润”、“气韵”来评价作品的格调,注重节律,关于形式方面则不为最高标准。还有一点,在审美标准上有着历史继承性。如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论”的批评原则沿用千年。我国从古至今出现了不少品评专家:荆浩,郭熙,董其昌,到现代的宗白华都是理论和实践的大家。西方艺术批评史上,则更着重于如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如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柏拉图,苏格拉底等所持的观点。后来,黑格尔站在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上,将艺术划分为象征、古典和浪漫三个阶段。19世纪印象主义出现后,艺术批评开始强调表现视觉印象和自然光,研究色彩和光学。现代艺术流派使艺术批评注重主观表现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动摇和否定了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