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拍摄金属感的人体
作者: 李建成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蓝色   暗调   人体   橄榄油   模特   布光方法   滤色片   画意   金属感   绘画  
描述: 拍摄这组照片时,为模特身体涂抹了绘画油彩和橄榄油,强调了皮肤金属感的光泽和雕塑般的造型。在暗调的画意氛围中,追求一种宁静而典雅的效果。布光方法:两盏硬光源背景灯,从人物背后左右两侧2.5-3m处以45度角照向模特,灯位高于人物30cm左右。左侧灯光位置稍高,加浅蓝色滤色片;右侧灯
孔望山出土北朝造像
作者: 刘洪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造像   北魏   艺术风格   结核病   孔望山   海州   高浮雕   北朝   灰色片麻岩   出土  
描述: 1961年,海州师范的师生在孔望山龙洞庵下的土层里,采集到一批北朝石造像,计七件。三件完整,四件残缺,其中有确切造像纪年的两件。还有一件武定元年四面造像幢,采集于海州结核病院。今择取七件,介绍如下: 高浮雕佛头像(图一) 青灰色片麻岩雕成,残高16、宽10、厚4厘米。高肉髻,面部丰满圆润而略长,鼻粱高隆,上通额际,长眉鼓眼,高颧骨,嘴唇厚而上翻。神情庄穆,造型厚重。从那挺健雄拔,简朴硬直,棱角分明,威武有力的艺术风格来看,与云冈石刻近似。应是北魏早期的雕刻。
洗印加工部分(一)
作者: 曾广昌   来源: 影像材料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色胶片   工作样片   显影液   洗印   加工条件   中间片   彩色片   密度   印片   洗片机  
描述: 洗片(film processing) 洗片是将曝过光的胶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加工显现出影象的过程。洗片包括冲洗黑白画底、彩色画底、工作样片、混合声底、中间片(反正、反底、反转底)、发行拷贝以及染印法的浮雕片和接受片等。洗片是在洗片机上进行的。根据不同的胶片性能和所洗片子的不同要求,有不同性能和规格的洗片机。印片(printing) 印片是将冲洗出来的负像或正像经过有控制的感光,
十年设想 变成现实——“油脂比色仪生产试验”通过技术鉴定
作者: 张兆松   来源: 中国油脂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油样   色阶   色片   检验标准   仪则   辅助剂   技术鉴定   比色器   油脂生产  
描述: 油脂比色仪(景德镇市粮食局油脂比色仪厂生产)是通过不同色素值的比色片与被检油样同置于比色器中,用自然光进行比色的仪器.比色片以多种不同成分的陶瓷、玻璃为原料,掺入着色、助熔和辅助剂,对光有稳好的吸收和反射显色效应,烧结制成具有固定晶相结构、能稳定显示所含红、黄复合色素值(误差小于±0.2),其色阶对应的色值吻合于食用植物油色泽检验标准范围的需要.是国内使用数值表示油脂色泽检验的理想仪器.我国很多地区油脂生产与收购检验油脂色泽,大部分采用标准油样或碘表、重铬酸钾目测比较,粗线条感观淡黄、棕黄等来划分油脂色泽.油脂比色仪则克服了这个缺陷.
摄像机中的白平衡调整及一些特殊功能的使用
作者: 李华   来源: 电视工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色显示   新功能   寻像器   增益   色温   特殊功能   滤色片   白平衡调整   白色物体   摄像机  
描述: 自从CCD摄像机问世以来,由于具备明显优势,很快就得以迅猛地发展。其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结构小巧玲珑;操作简捷便利;赞誉比比皆是;势头一路看好,确实给人以全新的创作意境。本文主要对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中一些问题以及当今CCD摄像机的某些新功能的使用作一介绍,以便使摄像机
鲜艳五彩
作者: 郝大铮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表现手段   鲜艳   技术问题   彩色片   创作者   四十年代   改进效果   色彩学   彩色底片  
描述: 彩色片的出现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事,用于商业;当时技术尚未臻完善。为求改进效果,也为了以广招徕,早期的彩色片追求鲜艳五彩。后来,各国相继解决了彩色底片的色调、光色干扰、内外景差别等项技术问题,色彩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