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477 条
-
汪凯陶瓷艺术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武大赛
江西省
研究员
景德镇市
陶瓷艺术
中国传媒
美术师
工艺
传播研究
获得者
-
描述:
汪凯 1982年出生,江西鄱阳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市美协会员,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陶瓷研究员。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景德镇市2012年全市技能比武大赛状元,景德镇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奖获得者。
-
金融消费者概念扩张于证券投资者的理论困境及其解决
-
作者:
谢九华
来源:
金融与经济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投资者
金融消费者
具体人格
-
描述:
作为私法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演进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消费者概念背后所体现的弱者倾斜保护实际上是私法主体实质平等、实质正义理念的体现。金融消费者概念扩张适用于证券投资者存在理论上诸多困境因而导致金融消费者保护模式存在缺陷。须通过建立证券经营者的义务分配机制和证券市场相关主体权力制约机制来加以完善。
-
刘文斌作品赏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者
现实主义婚姻观
理想主义爱情观
乱世佳人
-
描述:
刘文斌江西鄱阳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评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2012年10月结业于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民革景德镇中山画院副院长兼副秘书长,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旅游商贸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高专艺术设计系兼职教授,景
-
《陶歌》及其作者龚鉽
-
作者:
余步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述
收录
景德镇
作者
文学
嘉庆
工艺细节
民俗
历史价值
注释
-
描述:
《景德镇陶歌》是一部诗集,为清嘉庆、道光时人龚所著。该诗集共收录作者60首诗,全部是记述景德镇窑业的,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艺术、民俗、历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作者龚,字适父,南昌人
-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级艺术硕士作品联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雪
陶艺作品
作者
艺术
品名
学院
硕士
陶艺创作
还原焰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级艺术硕士作品联展
-
阿来小说《格萨尔王》的叙述者与叙事视角
-
作者:
骆春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叙事艺术
叙事视角
-
描述:
当代作家阿来从藏族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写出了一系列关注民族的佳作。小说《格萨尔王》是他对本民族史诗的重写献礼之作,对民间叙事手法既有借鉴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不同于史诗的独特的叙事艺术。
-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专题作品选(一)
-
作者:
詹明荣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诞辰
毛主席
作者
纪念
周年
毛泽东
哈达
专题
-
描述: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专题作品选(一)
-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奋力书写中国梦的辉煌篇章
-
作者:
姚亚平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大发展
文学作品
景德镇
作家
文艺工作者
文学创作
文化自信
文化生产
江西文学
-
描述:
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文学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也为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全省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
-
学院派动画的起源及其风格特征
-
作者:
康修机
郭鑫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性
出现频率
动画技术
新生代
教育背景
创作者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作品
学院派音乐
-
描述:
一、学院派的由来 学院派一词,是褒是贬,众说纷纭。不可忽视的是,它已经频繁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学院派建筑、学院派服饰、学院派舞蹈、学院派音乐等等,这些词汇组合,经常出现于各种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对学院派这个词的种种讨论和思考。 学院派一词尽管出现频率很高,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全面的关于“学院派”特点的综述以及定义。
-
朱乐耕: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
-
作者:
张红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景德镇
开拓者
文化交流
陶艺家
现代陶艺
红绿彩
代表作家
生活陶艺
陶艺创作
-
描述:
朱乐耕作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代表作家和教育家,立足坚实的传统,放眼广阔的世界,以其不懈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充沛的创作活力,不但在艺术上多有建树、成就斐然,而且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多有贡献,对中国现代陶艺语言的转型、领域的开拓、陶艺教育的发展以
<
1
2
3
...
6
7
8
...
46
47
48
>